哭翰林丁侍郎

相知出肺腑,非旧亦非亲。

每见云霄侣,多阳鄙拙身。

即期扶泰运,岂料哭贤人。

应是随先帝,依前作近臣。

平生任公直,爱弟尚风尘。

宅闭青松古,坟临赤水新。

官清仍齿壮,儿小复家贫。

惆怅天难问,空流泪满巾。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翻译

真挚的友情出于内心深处,既非旧识也非亲人。
每次见到翱翔云霄的朋友,常感到自己粗陋无能。
本期待辅佐国运,却未料到要为贤者哭泣。
他应当追随先帝,依旧作为亲近的大臣。
一生坚持公正无私,疼爱弟弟且生活艰辛。
他的居所被古老的青松环绕,新近的坟墓临近赤水边。
官职清廉且年岁尚轻,家中孩子又小家境贫寒。
心中充满惆怅,无法向天询问,只能空流眼泪湿透衣巾。

注释

相知:真诚的友情。
肺腑:内心深处。
旧:旧识。
亲:亲人。
云霄侣:翱翔云霄的朋友。
鄙拙:粗陋无能。
泰运:国运。
贤人:贤者。
先帝:已故的帝王。
近臣:亲近的大臣。
公直:公正无私。
风尘:艰难困苦的生活。
宅:居所。
青松古:古老的青松。
坟:坟墓。
赤水新:新近的赤水边。
齿壮:年岁尚轻。
儿小:孩子小。
家贫:家境贫寒。
惆怅:惆怅。
天难问:无法向天询问。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得仁的《哭翰林丁侍郎》,是一首悼念亡友的哀诗。诗中表达了对逝去朋友深切的怀念和不舍。

"相知出肺腑,非旧亦非亲":这两句通过比喻手法强调了与逝者之间精神上的默契和深刻的情感纽带,这种情谊既不是源于悠久的往事,也非血缘关系所能束缚。

"每见云霄侣,多阳鄙拙身":诗人在提到每次看到与逝者曾共处的高远志向时,都会感受到自己能力不足、才疏学浅的自卑之情。

"即期扶泰运,岂料哭贤人":原以为能与逝者共同承担时代重任,但没想到竟会先行一步,让诗人不得不为这位贤者的早逝而哀痛。

"应是随先帝,依前作近臣":这里暗示逝者可能已经追随先帝去了某个精神或理想的殿堂,而诗人则仍旧保持着与逝者相同的地位和职责。

"平生任公直,爱弟尚风尘":逝者的为人正直,朋友间的情谊如同风中之尘,不可多得。

"宅闭青松古,坟临赤水新":描绘出一幅逝者故居和墓地的景象,古老的青松环抱着静默的住宅,而逝者的坟墓则临近奔腾的赤水,给人以生与死并存、永恒与消逝交织的深邃意境。

"官清仍齿壮,儿小复家贫":虽然官职清廉,但年华已过中年,孩子还小,而家庭却因丧失经济支柱而陷入困顿。

"惆怅天难问,空流泪满巾":诗人面对逝者的离开,心中的哀伤无处发泄,只能向苍天发出无声的悲叹,而眼泪却如溪流般不断。

这首诗通过深情的回忆和对逝者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沉痛与不舍,同时也反映出唐代士大夫间的情谊和忠诚。

收录诗词(140)

刘得仁(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公元八三八年前后在世),唐朝时期作家,、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开成中前后在世。相传他是公主之子。长庆中,(公元八二三年左右)即有诗名。自开成至大中四朝,昆弟以贵戚皆擢显位,独得仁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得仁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相关古诗词

病中晨起即事寄场中往还

昨日离尘里,今朝懒已成。

岂能为久隐,更欲泥浮名。

虚牖晨光白,幽园晓气清。

戴沙寻水去,披雾入林行。

叠叶孤禽在,初阳半树明。

桑麻新雨润,芦荻古波声。

易向田家熟,元于世路生。

病多三径塞,吟苦四邻惊。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监试莲花峰

太华万馀重,岧峣只此峰。

当秋倚寥泬,入望似芙蓉。

翠拔千寻直,青危一朵秾。

气分毛女秀,灵有羽人踪。

倒影侵官路,流香激庙松。

尘埃终不及,车马自憧憧。

形式: 排律 押[冬]韵

莺出谷

东风潜启物,动息意皆新。

此鸟从幽谷,依林报早春。

出寒虽未及,振羽渐能频。

稍类冲天鹤,多随折桂人。

尊前喧有语,花里昼藏身。

若向秾华处,馀禽不见亲。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宿普济寺

京寺数何穷,清幽此不同。

曲江临阁北,御苑自墙东。

广陌车音急,危楼夕景通。

乱峰沈暝野,毒暑过秋空。

幡扬虚无里,星生杳霭中。

月光笼月殿,莲气入莲宫。

缀草凉天露,吹人古木风。

饮茶除假寐,闻磬释尘蒙。

童子眠苔净,高僧话漏终。

待鸣晓钟后,万井复朣胧。

形式: 排律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