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杀诗

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

原同一种性,只是别形躯。

苦恼从他受,肥甘为我须。

莫教阎老断,自揣应何如。

形式: 五言律诗

翻译

我的身体与众生的身体,名称不同但本质相同。
原本都出自同一本性,只是外形各异。
痛苦和快乐都是从他人身上感受,美味的食物只为我所享用。
不要让阎罗王来评判,自己想想应该怎么做呢?

注释

我:指代说话者自己。
肉:指身体。
众生:泛指所有生命。
名:名称。
殊:不同。
体:身体。
原:本来。
性:本性。
别:不同的。
形躯:外形。
苦恼:痛苦。
他:他人。
受:承受。
肥甘:美味的食物。
阎老:阎罗王,传说中的地狱主宰。
断:评判。
自揣:自我反思。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戒杀诗》,以动物与人的关系为题材,表达了对生命和慈悲的思考。诗中以“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开篇,强调了人与动物在本质上都是生命,尽管名称不同,但身体构造相似。接着诗人指出,“原同一种性,只是别形躯”,进一步揭示了众生平等的观念。

诗人通过“苦恼从他受,肥甘为我须”这两句,揭示出人类享受美食的同时,往往忽视了这些食物来源的痛苦。他警示人们不要因为口腹之欲而残忍地剥夺他类的生命,以免遭受阎罗王(死亡)的裁决。“莫教阎老断,自揣应何如”则是对世人内心的拷问,暗示我们应该深思自己的行为,是否真正尊重和珍惜生命。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浅显的语言,寓含深刻的道德教诲,倡导慈悲为怀,珍爱生命,具有很高的道德价值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拟古乐府长相思寄黄几复

江南江北春水长,中有一人遥相望。

字曰金兰服众芳,妙歌扬声倾满堂。

满堂动色不入耳,四海知音能有几。

惟予与汝交莫逆,心期那閒千万里。

欲凭绿水之双鱼,为寄腹中之素书。

溪回屿转恐失路,夜半不眠起踌躇。

形式: 乐府曲辞

拟古杂言

雁雁随春风,过乡县。烟雨昏,行不乱。

同安乐,共忧患。云重重,不相见。日昳晡,下平湖。

十十五五依黄芦,得粒不啄鸣相呼。

新妇见雁怀征夫,上堂曳袑裾,四拜启阿姑。

人言雁寄书,审能寄书无。

阿姑语新妇,古来无此事,今安得此语。

新妇祝雁好自去,勿学水中恋涔鱼。

寄汝尺素上有书,塞北春寒用当襦。

寄书与阿谁,我家苏校尉,海上牧羊儿。

为言妾能事君母,勿负汉恩作降虏。

形式: 古风

拟君子法天运

君子法天运,不言行四时。

提提无近功,成岁乃可知。

明窥秋毫端,耳察穴蚁争。

群材极为力,阴拱收视听。

三辰从昏明,万物安性命。

因时有更张,斟酌如斗柄。

细人趋眼前,翻手覆手閒。

狂风吹长林,何枝鸟能安。

须臾诚快意,狼籍不可言。

形式: 古风

李大夫招饮

欲遣吟人对好山,暮天和雨醉凭栏。

座中云气侵人湿,砌下泉声逼酒寒。

红烛围棋生死急,清风挥麈笑谈闲。

更筹报尽不成起,车从厌厌夜已阑。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