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上人丐盐求颂

濒海人居不事田,生涯清白是家传。

雷鸣山麓潮横雪,津出泥沙卤泛莲。

冰玉色承熬炼力,蕨薇滋藉合和缘。

舌头妙有圆通眼,坐断丛林五味禅。

形式: 偈颂 押[先]韵

翻译

海边的人家不种田,清白生活代代相传。
山脚下的潮水如雪涌,渡口处泥沙中生出盐碱莲。
冰晶般的色泽源于磨砺,蕨类和薇草滋养着和谐的缘分。
舌头如禅师般敏锐,洞察世间百味在丛林之中坐化禅定。

注释

居:居住。
田:农田。
清白:廉洁、纯洁。
是:就是。
家传:世代相传。
雷鸣:雷声轰鸣。
山麓:山脚下。
潮横:潮水横溢。
雪:比喻潮水洁白。
津:渡口。
卤:盐碱地。
莲:莲花。
冰玉色:如冰似玉的色彩。
熬炼:经受磨炼。
力:力量。
蕨薇:蕨类和薇草。
合和缘:和谐的缘分。
舌头:味觉。
妙有:奇妙拥有。
圆通眼:敏锐的味觉。
坐断:掌控。
丛林:比喻世间。
五味禅:五味杂陈的禅定。

鉴赏

这首宋朝释正觉的诗《传上人丐盐求颂》描绘了一个海边居民的独特生活与修行方式。首句“濒海人居不事田”展现了海边人的生活方式,他们不依赖农田劳作,而是过着清白简朴的生活。接下来的“生涯清白是家传”强调了这种清廉自守的精神是家族传统。

诗中通过“雷鸣山麓潮横雪”描绘了海边奇特的自然景象,潮水如雪涌动,显示出环境的壮丽和变化。而“津出泥沙卤泛莲”则暗示了海边盐田的生产,以莲花比喻盐田的洁净和出产品质。

“冰玉色承熬炼力”进一步赞美盐的纯净,如同冰玉经过磨砺而成,体现了制盐过程的艰辛和盐的价值。“蕨薇滋藉合和缘”则寓言般地表达了和谐共处和相互扶持的理念,暗示了僧侣之间的团结。

最后两句“舌头妙有圆通眼,坐断丛林五味禅”运用了佛教术语,表达上人(僧人)舌灿莲花,智慧通达,能洞察世间五味(象征生活的酸甜苦辣),在修行中超越世俗,达到禅定的境界。

整首诗以海边生活为背景,既描绘了自然景观,又融入了僧侣的修行哲学,展现出诗人对海边生活的理解和对僧人精神世界的赞赏。

收录诗词(1298)

释正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冲禅人与翠山出丐求颂

归去家山雪未消,到时雪后翠棱高。

豁然直下断三际,卓尔个中抽一毫。

化钵不妨游幻海,虚舟何惮驾惊涛。

因缘成熟袖双手,莫学吾家败酒糟。

形式: 偈颂 押[豪]韵

华亭顾道友儿女俱出家求颂

儿儿女女著袈裟,留得闲身且在家。

不作丘坑看觉地,当锄荟蘙种昙华。

深藏北斗端能许,吸尽西江始较些。

三界脱然亡影像,净名居士好生涯。

形式: 偈颂 押[麻]韵

因览仰山小释迦语成唱道二首(其一)

脱尽诸缘空不空,杳无边表喻难同。

须知月蚌肠中物,体取云犀角里通。

建化何妨行鸟道,回途复妙显家风。

太平游子归来也,云鬓霜眉内转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因雪示随行禅者

家家种玉满区区,谁裹烟蓑细步趋。

千里同风休缀缀,十方一色尚拘拘。

梦醒光彩两头断,坐稳身心三际无。

清白传家衲僧事,其间转处看工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