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望阁

秦王昔东狩,猖狂慕长生。

訾黄杳不下,空山独含情。

瞻彼万仞势,强兹千载名。

居然作南屏,翠影临重城。

伊昔贤太守,乐此烟云轻。

凭高结华构,显敞资神明。

后来宅此地,决讼休群氓。

仰止镇静姿,仁心繇是闳。

东州七万井,利病随时平。

百姓望太守,云间引双旌。

政成宴宾从,笾豆陈前楹。

上下此相乐,于焉歌太宁。

眄想仲蔚隐,聿怀安石清。

荒湛焉用戒,终想愧峥嵘。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秦望阁的历史与现状,以及它所承载的文化与政治意义。开篇以“秦王昔东狩”引入,暗喻秦望阁的起源与历史背景,秦王追求长生不老的传说,为后世留下了一段传奇故事。接着,“猖狂慕长生”一句,既是对秦王性格的刻画,也暗示了秦望阁所在之地曾是追求仙道的圣地。

“訾黄杳不下,空山独含情”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赋予了秦望阁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仿佛它与天地间的情感相通,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故事。随后,“万仞势”、“千载名”则强调了秦望阁的雄伟与久远,其地位在历史长河中不可撼动。

“居然作南屏,翠影临重城”描绘了秦望阁的地理位置与环境,它如同一道绿色屏障,映照着城市的繁华,象征着自然与文明的和谐共存。接下来的几句,通过“贤太守”的形象,展现了秦望阁作为政治中心的功能与影响,它不仅解决了地方的纠纷,还成为了民众心中的寄托。

“仰止镇静姿,仁心繇是闳”赞美了秦望阁所代表的政治领袖的品德与智慧,他们的仁爱之心使民众得以安居乐业。最后,“东州七万井,利病随时平”总结了秦望阁在治理地方上的成就,显示了其对社会稳定的贡献。

“百姓望太守,云间引双旌”表达了民众对政治领袖的敬仰与期待,他们希望在秦望阁的庇护下,生活能够更加安宁与繁荣。而“政成宴宾从,笾豆陈前楹”则描绘了政治领袖与民众共享太平的场景,体现了和谐的社会关系。

“上下此相乐,于焉歌太宁”进一步强调了秦望阁作为政治与文化交汇点的重要性,它不仅满足了人民的物质需求,更滋养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最后,“眄想仲蔚隐,聿怀安石清”通过引用古代隐士与政治家的例子,表达了对秦望阁及其背后精神追求的向往与敬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秦望阁的历史、地理、政治、文化等多个层面的描绘,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也表达了对理想政治与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景。

收录诗词(420)

沈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桃源大师还剡

金庭昔相会,我发才胜冠。

长啸望海峤,志怀九霄丹。

道人方少壮,谈笑升仙坛。

一别支一载,流年剧飞翰。

韦布早相误,多病甘衰残。

道人自怡悦,形神愈坚完。

访我吴山阳,相顾生惊叹。

使我负愧耻,终身谢仙官。

犹欣被闇黮,得与世路宽。

若逢羡门老,为余假青鸾。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送智印师还会稽

穷居谢世事,浩荡如孤云。

生计委梦幻,焉能履纷纷。

上人远来过,高谈纾所闻。

天上曼陀华,吾知悦清芬。

至理有神仙,会为贝多文。

法力浩无边,谅能抗三军。

鼎新布金地,檀施咸欣欣。

翩然揖归袂,吾固殊其群。

浮杯渡天堑,归路稽山垠。

昨夜一尺雪,佳气生锄耘。

拥毳可待饱,尚应事高薰。

后会复何时,相望此江濆。

吾已与心约,行当宅榆枌。

他年白莲会,何惭张隐君。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禅老阁

少年尚渊默,偃仰事诗书。

端然忘缊藉,乃欲寻荣途。

一辱未知补,三献何其愚。

深中雅有趣,宁终浑泥涂。

用物必伤已,誓将老江湖。

在人既少与,于此固何诛。

赏心不期侈,澹泊自有馀。

傥逢安石辈,知余为善谟。

形式: 古风

春日中和堂

春风何处来,婉婉不暂停。

芳林二三月,赤白斗敷荣。

我念造化始,有谁主其平。

天地不相干,世人强经营。

阳光肆燠沐,幽禽弄和声。

春风迎我笑,宛转入轩楹。

虽非少年客,感事岂忘情。

拂拭久悬榻,开帘敞高明。

衰病无可乐,聊兹寄平生。

彭殇付一梦,吾已能逃名。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