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夏雨

四郊云影合,千里雨声来。

尽洗红埃去,并将清气回。

潺湲浮楚甸,萧散露荆台。

欲赋随车瑞,濡毫渴謏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四周的云层汇聚在一起,绵延千里的地方都响起了雨声。
它彻底洗去了尘世的污浊,同时带回了清新的气息。
细流缓缓地漂过楚地的平原,凉爽散布在荆台各处。
我想描绘这随车而至的祥瑞之景,却发现自己才思枯竭,急切需要细雨般的灵感滋润。

注释

四郊:四周的郊区。
云影:云的阴影,这里指云层。
合:汇聚。
千里:形容距离远,不是确切的一千里。
雨声:下雨的声音。
尽洗:完全洗去。
红埃:红色的尘埃,这里比喻尘世的污浊。
并将:并且带。
清气:清新、干净的空气或气息。
潺湲:水流缓慢的样子。
浮:漂流,浮动。
楚甸:楚地的平原,古代楚国的地域。
萧散:凉爽、疏散的样子。
露:显露,呈现。
荆台:古代楚国的台观名,这里泛指楚地的高台。
欲赋:想描绘,想写诗文赞美。
随车瑞:随车而来的吉祥之物,这里比喻雨水的宝贵和带来吉祥。
濡毫:润湿毛笔,准备书写,比喻准备创作。
渴謏才:渴望但缺乏出众的才华,謏才指小才,自谦之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及时雨带来的清凉景象和心境的改变。"四郊云影合,千里雨声来"写出了夏日突然降临的雨云和连绵不绝的雨声,这种景象常在中国古典文学中被用来表达天气变化对人情感的影响。

"尽洗红埃去, 并将清气回"则是说这场雨洗去了尘世的喧嚣与污浊,同时带来了清新的空气和心灵的净化。这里的“红埃”指的是尘土和俗世的烦恼,而“清气回”则象征着雨后的清新和精神上的解脱。

"潺湲浮楚甸, 萧散露荆台"这两句通过对水流和露珠的描写,增强了夏雨后自然景色的美丽。其中,“潺湲”形容水流的声音,“楚甸”指的是水中之物,如荷叶等,“萧散”则是形容露珠散落的样子,“荆台”可能是指古代的一种建筑或是某处的地名,这里用来增加诗句的意境。

"欲赋随车瑞,濡毫渴謏才"则表达了诗人在这样的景象中受到启发,想要写下这份美好的心情,但因笔已湿润而不得不暂停。这里,“随车瑞”可能是指雨后车行所引起的水花,如同吉祥之物,“濡毫”则是说诗人在写作时,因天气湿润,墨汁渗入纸中,使得笔锋受到了影响。

整首诗通过对夏雨景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内心世界的喜悦。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喜乾昼上人远相访

彼此垂七十,相逢意若何。

圣明殊未至,离乱更应多。

澹泊门难到,从容日易过。

馀生消息外,只合听诗魔。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喜彬上人见访

高吟欲继沃州师,千里相寻问课虚。

残腊江山行尽处,满衣风雪到闲居。

携来律韵清何甚,趣入幽微旨不疏。

莫惜天机细搥琢,他时终可拟芙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喜得自牧上人书

吴都使者泛惊涛,灵一传书慰毳袍。

别兴偶随云水远,知音本自国风高。

身依闲淡中销日,发向清凉处落刀。

闻著括囊新集了,拟教谁与序离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喜?公自武陵至

已尽沧浪兴,还思相楚行。

鬓全无旧黑,诗别有新清。

暂憩临寒水,时来扣静荆。

囊中有灵药,终不献公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