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咏(其四)

箫声远以扬,琴声淡以长。

佳人扰素腕,入暮不成章。

鸴鸠笑鹍鹏,大小各有肠。

人生非豕鹿,聚合安可常。

谁云蕨可采,揽之不盈筐。

悠悠四海大,相向在何方。

入门各自叹,惆怅双鸳鸯。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韩上桂所作,名为《杂咏(其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对比手法,描绘了一幅充满哲理意味的画面。

首句“箫声远以扬,琴声淡以长”,以箫与琴的声音特点为引子,暗示了情感的深沉与悠长。箫声远扬,似乎在诉说着深远的情感;而琴声则显得更为内敛,但其悠长却让人回味无穷。这两者虽不同,却共同构成了情感的丰富层次。

接着,“佳人扰素腕,入暮不成章”描绘了一个佳人在黄昏时分,手握笔墨,却未能完成作品的情景。这里不仅表现了佳人的才华与努力,也隐含了创作过程中的艰难与挑战,以及对完美追求的执着。

“鸴鸠笑鹍鹏,大小各有肠”通过小鸟与大鸟的对比,表达了对生命多样性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不同个体面对世界的不同态度和选择。小鸟满足于自己的生活,而大鹏则追求更广阔的天空,两者虽有差异,但都体现了生命的独特价值。

“人生非豕鹿,聚合安可常”则从生命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人生的短暂与变化无常。豕鹿象征着群体生活,但人生并非总是能够维持稳定的集体状态,强调了个体独立与自由的重要性。

“谁云蕨可采,揽之不盈筐”以蕨菜为喻,表达了对事物有限性的认识。即使蕨菜易于采集,但数量有限,无法满足无尽的需求,提醒人们珍惜眼前,量力而行。

最后,“悠悠四海大,相向在何方”表达了对广阔世界的感慨,以及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在如此辽阔的世界中,每个人都在寻找着自己的位置,却往往难以找到真正的归属感。

“入门各自叹,惆怅双鸳鸯”则以一对鸳鸯为例,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复杂情感。进入家门后,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难免会感到孤独与惆怅,表达了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洞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人性等多个层面的独到见解,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

收录诗词(492)

韩上桂(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杂咏(其五)

萍草本无根,托生江汉湄。

惊风一朝起,各在天一涯。

野月照庭帷,清霜沾我衣。

同为千里望,何处能光辉。

海燕不知冬,蝉蜕不知春。

万物各有定,吾生何所邻。

形式: 古风

杂咏(其六)

中岁苦离别,托心常不移。

胡为双鸿鹄,誓志东南飞。

鸿飞岂不高,望者徒为劳。

将适芙蓉沼,复往幽兰皋。

霜雪久零落,背上无馀毛。

常恐罾缴密,哀怨徒嗷嗷。

形式: 古风

杂咏(其七)

黄雀倚檐屋,栖栖若有求。

饮啄曾几何,网弋遂见收。

飞燕处堂幕,出入恣所投。

同为世上鸟,祸福何异由。

机性苟未灭,耳目动招尤。

考叔非不贤,罪乃起挟辀。

所以贵达人,脱身事遨游。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见月

月出如金盘,遥遥对城阙。

照下千仞溪,波光随灭没。

幽人抱长想,感此叹玄发。

三五喜正圆,二八旋又缺。

如何共照人,使我容华歇。

涉江采芙蓉,登山拾薇蕨。

落叶委霜文,天长靡可越。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