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歌篇

柔风回上座,明月鉴中庭。

主客辞方毕,惟知歌可听。

珠江渡口名家子,引商刻羽兼流徵。

合綦列锦赋家心,流水高山琴士指。

江淹梦笔笔无穷,周郎顾曲曲全美。

提纲清管与繁弦,领袖朱唇复皓齿。

皓齿朱唇初出声,何来芳气似兰蘅。

远想丹山鸣彩凤,近疑绿树流娇莺。

双眉静悄相生月,小口吹嘘自食樱。

低处看随香水泛,高时仅及画梁平。

画梁香水自高低,欲寻歌影自凄迷。

空飞柳絮沾芳陌,不语桃花烂绣闺。

莫愁本荡石城桨,夷光原住若耶溪。

绿鬓春风随处所,白头沟水莫东西。

白头绿鬓须及早,当筵一曲今宵好。

下蔡曾因处子迷,邯郸但惜才人老。

共戏田田唱采莲,人生纂纂闻歌枣。

千金一刻实相当,尺玉寸阴为君宝。

歌台舞榭且年年,歌声舞态值多钱。

遏云响绕合欢结,凌波步引双行躔。

双躔双结携双手,一斟一酌倾一斗。

门前梧子见梧桐,塘上莲花隐莲藕。

客多齐士薄吹竽,家本秦声同抚缶。

自是娇娆御枕衾,莫言臣妾亲箕帚。

箕帚甘心事所欢,裴褢歌罢一何叹。

可怜锦字秦中织,可惜琵琶塞外弹。

主人有酒盈金碗,缬眼低声送寒暖。

彩扇轻藏尚自羞,金钱历乱无人算。

鼓瑟珠宫帝女床,吹笙碧落天鹅管。

楚庭灭烛笑缨纷,秦帝卷衣怜带缓。

卷衣君更歌,缓带奈君何。

共惜知音少,歌时苦思多。

二六之车三五城,听歌车曜复城倾。

绝代佳人休独艳,劝君须识兰台英。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听歌篇》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子升所作,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宴会上,宾客们围绕着音乐与歌声的盛宴。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展现了音乐之美以及它对人心的触动。

首句“柔风回上座”,以柔和的微风喻指音乐的轻柔,引出宴会的氛围。接下来,“明月鉴中庭”则以明亮的月光象征音乐的清澈与明亮,烘托出夜晚宴会上的宁静与高雅。

“主客辞方毕,惟知歌可听。”表明宴会结束后的余兴未尽,人们沉浸在音乐之中。随后,诗人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典故,如“江淹梦笔”、“周郎顾曲”,描绘了音乐的美妙与艺术的魅力,以及它对人心的深深触动。

“提纲清管与繁弦,领袖朱唇复皓齿。”这里描述了音乐演奏的场景,清亮的笛声与繁复的弦乐交织,而演唱者的红唇与皓齿则增添了视觉上的美感。

接着,诗人通过“皓齿朱唇初出声,何来芳气似兰蘅”等诗句,进一步渲染了音乐与演唱者的声音之美,将听众的感官体验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远想丹山鸣彩凤,近疑绿树流娇莺。”这两句通过想象中的自然景象,如彩凤鸣叫与黄莺啼鸣,来比喻音乐的动听与感染力,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生机与和谐的世界。

“双眉静悄相生月,小口吹嘘自食樱。”描绘了演唱者优雅的姿态与细腻的表演,通过比喻月亮与樱桃,展现出音乐与演唱者技艺的高超。

“低处看随香水泛,高时仅及画梁平。”这两句通过水波与画梁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音乐在不同空间中的流动与影响,强调了音乐的广泛传播与深远影响。

最后,“主人有酒盈金碗,缬眼低声送寒暖。”以主人的款待与音乐的温暖,收束全篇,表达了对音乐与宴会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音乐及其影响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音乐艺术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赞赏,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生活的一个侧面。

收录诗词(949)

陈子升(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怀芳篇寄徐子能

东吴繁绮会,南越贝珍丛。

霜雪无论异,英华且复同。

阡阡垂柳绿,坞坞发花红。

共识王孙路,俱翻少女风。

王孙少女若相望,知是君家难可忘。

时闻招客山中桂,每见停骖陌上桑。

江南曲羡田田叶,卷耳诗劳采采筐。

寻常游玩木兰楫,特地栖居文杏梁。

姑苏台上睋朝汉,海珠石望虎丘畔。

夫差勾践几兴亡,赵尉吕嘉谁治乱。

素馨骨已化,西子魂今断。

云烟响屧心,风雨花田汗。

花田古渡对羊城,无复刘王歌吹声。

皎蕊空施云髻重,清葩徒结彩灯明。

金屋调音歇鹦鹉,雕盘止妒罢鸧鹒。

红云终宴帷空树,赤帝司方日发英。

已知前迹成销烬,今日才华应叠进。

宋玉微辞或学师,马卿工赋非徒蔺。

当今郑侨百是茂先,关西孔子添杨震。

咸从郁水照衣冠,况有罗浮耸颜鬓。

罗浮海上山,珍禽相往还。

百花恣栖啄,五色自斑斓。

能歌同气鸟,知止类绵蛮。

鷾鸸称莫智,山侣定非顽。

葛稚安期寻不得,丹砂紫朮元虚色。

荷锄漫尔掘黄精,执笏真须朝紫极。

地灵风度曲江相,天花香水曹溪释。

绮思将分鲛女机,玄情每贪云母液。

佳气何氤氲,家山傍白云。

栘华时共照,兰室更相薰。

不慕灌园节,惟追运甓勤。

接舆无用避,植杖可同耘。

閒居商榷平生志,问姓通名更何事。

欲学承蜩向丈人,讵轻求马从唐肆。

自信家乡僻更僻,莫道人间易还易。

一心闭户将著书,何虑出疆难载质。

四方顾盼多佳游,同心不少向苏州。

最忆知人有皋氏,从来文学记言游。

千金带墓剑,五月取薪裘。

季鹰步兵号,元叹遂乡侯。

酒城石城随兴瞩,皋桥枫桥水平绿。

六月凉风销夏湾,百花晴日歌春曲。

杨柳芡实信云美,莼菜鲈鱼我所欲。

赤松采药已升灵,林屋取书殊不俗。

清江淡远天,荡漾采莲船。

双双悲凤管,点点匝鹍弦。

周郎今日顾,子夜昔时怜。

因兹艳二八,欢我客三千。

我所思兮吴地好,美人是处吟芳草。

偏是江南白雪多,应知岭外梅花早。

结客君怀燕蓟地,寻姝我羡邯郸道。

红尘青眼我能同,赭白斑骓君自保。

芳草长,百草芳。

萋萋路边千里月,青青河畔九回肠。

兰菊佳人怀自切,芙蓉吾子隐相将。

云字馀鸿雁,春衣袭鹔鹴。

遥同冠玉美,相和郁金堂。

形式: 古风

爱妾换马篇

桃花妆上桃花辔,飞燕身轻飞燕骑。

春风拂拂见胡天,丽影飘飘宁著地。

凌波不信水中移,响屧休惊廊上戏。

芳草轻腾一似难,花枝巧折仍何易。

公子王孙俱在旁,佳人骏马两相当。

携手舒眉相对乐,捋须脱帽众皆狂。

不誇公子金珠饰,不羡王孙锦绣装。

只看袅袅吹红污,只爱纤纤控紫缰。

须臾下马颜微赭,芳气娇情满春野。

公子执之语王孙,我有佳人尔骏马。

羊城一笑胡为乎,燕市千金何故者。

多君骐骥借人乘,应倩丹青为君写。

人生娇贵建功难,记得当年女木兰。

今夜织机啼络纬,明朝跨马泪阑干。

装刀买箭钱教尽,委线抛针衣不单。

未曾嬿婉从夫婿,已见勋名制可汗。

骥不称力称其德,未见好德如好色。

借问娇妻奉倩情,何如丑妇南阳识。

娇姬至死在同床,老骥长思悬伏枥。

请将所有易所无,此意非痴亦非激。

王孙听罢久无言,手向雕鞍不忍扪。

知音祇为逢钟子,举鼎应还有孟贲。

粉妆西泣羞新主,银勒东嘶结旧恩。

急将马去予携妾,无令长驱感懦魂。

形式: 古风

答张公亮揭阳慰予下第

丈夫身作楚人弓,照乘泣刖珠玉同。

咄嗟小儿怨秋风,迷阳不生大道中。

三年一赋灵光殿,蜃市银云看成变。

祇因错认万言书,安得齐名三语掾。

琴张先生劝莫嗟,陈孔赭白骄谁家。

蓬心待扶惟直麻,行行采采幽兰花。

形式: 古风

怀兰引

越罗织得吴蚕死,裁向青楼悬近水。

旁人劝道休洗红,请解楼西收向东。

东楼初日西栖夜,夜月照人人在下。

楼前月明常入人,楼后灯悬春自嫁。

中有一人字秀兰,不长不短千娇姹。

依稀记是广陵生,意已倾城名尚亚。

送旧迎新未一年,王孙痴迷公子颠。

颠迷态尽轻相对,不爱贵人爱优辈。

一优自言最少年,浪荡梨园专取配。

不难借债转将来,金重身轻重数倍。

沈香海青作娇客,细帻连眉边窄窄。

生涯向似棹船郎,典得铜街主人宅。

初来半月当从良,池边三十六鸳鸯。

鸳鸯别对应相避,南北东西鱼乱戏。

时嗔时喜真作俳,莫往莫来终风霾。

赌去稍卖寒衣服,穷来渐渐取金钗。

别有营间名阿满,此优捖牵情不断。

须令逼下旧时人,才与重开新样春。

变云起浪多龃龉,可怜柔脂受击楚。

朝朝暮暮太相煎,驱去觅钱换米煮。

此何窸窣彼何浓,狂且独拥娇芙蓉。

笼中鹦鹉不得脱,戏作猢狲强挑挞。

悉心向人人尽哀,客子将金欲娶回。

徒将此苦易彼乐,虚言高价无力媒。

人家流苏玳瑁床,幽窗团结龙涎香。

隐回清泪背清炬,知心问心一夜语。

三十年前张四名,人人欲死村村争。

于今子长孙善走,相代擎茶上戏棚。

冯细从良初不久,仍歌旧曲劝人酒。

忽然削发变为尼,住向南郊菜塘口。

为尼不久还作唱,双缠紧系罗包首。

世上纷纭颠倒多,参禅大将从军妇。

诸姬转徙天运然,独有秀兰人不怜。

日嗟日叹无休息,叹到将军听不得。

一朝侍坐众宾筵,缚出优来面如墨。

情甘输妇赎得生,乞娘一言高座侧。

鹯容骂尽还自羞,从此人间不相识。

秋深有客来长河,河上青沙荡白波。

车尘马迹凝秋水,如是军旌归路过。

上船武妓遮鱼贯,中有湘裙露寸半。

欲行不行怯路难,须臾众步相凌乱。

我闻客言方有怀,暗缸朦月尽安排。

白日扬声响高屋,缓声却转疑丝竹。

锵然飞雁鸣一声,客舍门虚见山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