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闲游

水际轻烟,沙边微雨。荷花芳草垂杨渡。

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

血染红笺,泪题锦句。西湖岂忆相思苦。

只应幽梦解重来,梦中不识从何去。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翻译

水边轻轻的雾气,沙滩上细小的雨滴。荷花、芳草和垂柳围绕着渡口。
多情的情感突然变得忧郁,仿佛这里是西湖的景色。
用鲜血染红了信纸,含泪写下深情的句子。西湖,你可曾记得这相思的苦楚?
或许只有在幽深的梦境中,我才能再次回来,梦中却不知从何处去。

注释

水际:水边。
轻烟:轻轻的雾气。
沙边:沙滩上。
微雨:细小的雨滴。
多情:多愁善感。
忽成愁:突然变得忧郁。
依稀:仿佛。
西湖路:西湖的景色。
血染:用鲜血染。
红笺:红色的信纸。
泪题:含泪写下。
相思苦:相思的苦楚。
幽梦:幽深的梦境。
重来:再次回来。
不识:不知。
从何去:从何处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西湖风光图景,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深情怀念。开篇“水际轻烟,沙边微雨”两句,以淡远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柔和的自然画卷,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细雨中的湿润与清新。

“荷花芳草垂杨渡”一句,更是以生动的形象展示了西湖之美,荷花、芳草、垂杨交织成一片生机勃勃的画面。诗人在这宁静的自然环境中,却不得不沉浸于“多情移徙忽成愁”的复杂情感之中,这种对往昔时光的依恋与不舍,已经让他心生忧郁。

“依稀恰是西湖路”一句,则进一步点明了诗人所怀念的是哪条道路,是那西湖边上的旧时光。这段经历显然对诗人的情感影响深远,他的心中充满了无法释怀的相思之苦。

“血染红笺,泪题锦句”两句,则表达了一种极度的情感投入。这里的“血染红笺”和“泪题锦句”,都是对诗人情感深刻的写照。他用自己的鲜血去书写那段难忘的往事,每一个字都承载着无尽的相思之痛。

最后,“西湖岂忆相思苦。只应幽梦解重来,梦中不识从何去”两句,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他似乎在问西湖,它是否还记得那些与他共同度过的相思之苦。而“只应幽梦解重来”,则表明诗人愿意沉浸于那段美好的回忆中,即便是在梦里,也不愿意醒来,去面对现实中的离别和失落。最后,“梦中不识从何去”一句,则是一种无奈与迷茫的表达,彷佛在说,连梦境也无法给诗人指引方向,只能任凭情感的河流带他到哪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无限留恋。

收录诗词(21)

刘将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刘辰翁之子。尝为延平教官、临江书院山长。事迹见《新元史。刘辰翁传》。有《养吾斋集》四十卷,久佚。《四库总目提要》云:“将孙以文名于宋末,濡染家学,颇习父风,故当时有小须之目。”《彊村丛书》辑有《养吾斋诗馀》一卷

  • 籍贯:庐陵(今江西吉安)
  • 生卒年:1257—?

相关古诗词

挽郭彦邹

孝友追前辈,雍容具典刑。

人荣老莱服,天陨少微星。

玉润联三杰,金籯擅一经。

平生垫巾操,不愧伯恭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过兰亭书堂

兰亭拟金谷,逸少比季伦。

史臣作此语,无异屠沽人。

君看兰亭墨,岁久迹岂陈。

当时本嬉戏,后世乃见真。

我行适春暮,及此禊饮辰。

墨池奏环玦,书堂暗松筠。

堂中有遗像,俨坐遗冠巾。

情知金堂仙,可望不可亲。

物色倘见之,欲去犹逡巡。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内家娇

绰约群芳里,阳和意,偏向一枝浓。

南国骤惊,动人奇艳,未饶西洛,百本千丛。

斩新弄,晓来无比格,半坼断肠红。

三月洞天,又还疑是,赋情楚客,窥见墙东。

朱阑干、遍倚生愁,怕无计、奈雨禁风。

别有瑞烟羃羃,时与遮笼。

便纵使当日,文忠品第,赵昌模写,难更形容。

应念故园桃李,羞怨春工。

形式: 词牌: 内家娇

安平乐慢(其六)

细想劳生,等闲聚散,冉冉轻似秋烟。

莲心暗苦,月意难圆。神京去路三千。

当日风流,有妖饶枕上,软媚尊前。何计访蓬仙。

断肠中、一叶晴川。

到而今、追思往事,奈向梦也难到奴边。

自恨不如兰灯,通宵尚照伊眠。恰道无缘。

被人劝休莫瞒天。

多应是、前生负你,今世使我偿填。

形式: 词牌: 安平乐慢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