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砂盆打破化为尘,始是撑天拄地人。
举世只言身是幻,不知谁是幻中人。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人生与幻象的主题。首句“砂盆打破化为尘”形象地描绘了事物从完整到破碎的过程,象征着世间万物终将归于虚无。接着,“始是撑天拄地人”则转而赞美那些能够支撑天地、承担重任的人,强调了人的价值和责任。
后两句“举世只言身是幻,不知谁是幻中人”提出了一个深刻的哲学问题:世人普遍认为身体是虚幻的,但又有谁真正理解自己在虚幻中的真实身份呢?这里通过对比和反问,引导读者思考自我认知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体在宇宙中的位置和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寓言式的表达,探讨了生命、存在与自我认知的深刻议题,富有哲理性和启发性。
不详
(一○七七~一一三二),俗姓夏。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老僧多病厌将迎,且卜西山隐姓名。
若是吾家真道友,隔湖相见最分明。
了即业障本来空,心如聚蚁意如风。
未了应须还宿债,破后还将茅草盖。
灯笼露柱笑呵呵,好是焦山口更多。
奉报扬子江头水,等闲无事莫与波。
人生聚散本无常,休把闲愁脑肚肠。
三十年后重相见,拍手呵呵笑一场。
时光迅速急如流,一别慈颜几换秋。
坟墓乡关空杳杳,死生岐路两悠悠。
充饥乳哺恩难报,寄体怀担力莫酬。
想像音容无觅处,春风特地使人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