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梦

平生好山水,至老心不移。

每闻有佳处,欲见唯恐迟。

相去虽云远,不惮脚力疲。

纵不能得到,夜梦必见之。

晚岁卜筑地,一半在翠微。

山水既俱胜,景物还相宜。

旁人来睹此,已自心目怡。

若乃梦中见,则又远过斯。

高山与流水,到处皆崛奇。

其间有楼观,金碧仍相辉。

幽深极险怪,皆世所未窥。

谓必神仙窟,非世所得知。

不谓我凡骨,乃获来游嬉。

恍然若惊觉,有如天上归。

是岂造物者,不与人相违。

知我有雅好,特以此见贻。

嗟我今老矣,万事都弃遗。

犹有山水债,未能忘梦思。

他日或蝉蜕,百态不愿为。

只愿海山去,赴我赤松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厚情感和执着追求。开篇即表达了诗人一生中对山水之爱的坚定不移,哪怕到了老年,也依然渴望探寻每一个佳境。诗中的“相去虽云远,不惮脚力疲”展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在晚年的规划中,诗人选择了一处翠绿的山地作为栖息之所,这里山水交融,景色宜人。诗人的内心世界与外在自然美景相契合,使旁观者也能感受到这份美好。梦境中的山水更是超越现实,让人仿佛进入了神仙的境界。

“其间有楼观,金碧仍相辉”一句,则描绘了一幅精致的画面,显示出诗人对细节的捕捉和艺术的追求。至于“幽深极险怪,皆世所未窥。谓必神仙窟,非世所得知”,则是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推崇,以及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

最后几句,诗人表达了自己虽然年老,但对山水的爱恋依然难以忘怀,这份情感如同一笔未还的债务。即使日后化作蝉蜕,也不愿放弃这份追求,只希望能够长久地留在海山之间,实现与自然永恒的约定。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以及他对于超越凡尘、达到与自然合一境界的渴望。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深刻表达,诗人展现了自己独特的审美情怀和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1146)

吴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 字:明可
  • 号:湖山居士
  • 生卒年:1104—1183

相关古诗词

伯洪以铁拄杖见寄二绝谢之(其一)

应念衰翁老且疲,年来跬步要扶持。

铁为拄杖劳相寄,全胜花前只杖藜。

形式: 七言绝句

忧居杜门久废笔砚兹因卜筑辄有所感不免破戒作数语呈诸亲友

平生事幽讨,性与山水便。

晚岁辟三径,颇喜得地偏。

远不去桑梓,近与松楸连。

青山枕其后,流水绕其前。

群山更簇簇,左右相周旋。

栋宇虽未立,气象已足观。

旁人笑我拙,空囊无一钱。

何苦欲架屋,作此烦恼缘。

我岂不自知,老去将终焉。

游居与寝卧,安可无数椽。

人生七十稀,自古尝有言。

我今五十七,髭鬓已皤然。

纵使此身健,前去能几年。

仕宦虽龃龉,亦复忝蕃宣。

向来为亲养,犹或强著鞭。

今既成永感,前事都弃捐。

傥或未死灭,誓将老林泉。

遂此卜筑志,闭门日高眠。

栽花满我屋,种竹环我园。

山上创一堂,湖中具一船。

从容与亲旧,取次中圣贤。

虽无万钟禄,虽无二顷田。

胸中富丘壑,眼界饱风烟。

自足了一世,此外休问天。

形式: 古风

李仓子长按行偶成四韵奉呈(其二)

长年踪迹叹西东,此地那知得会逢。

老去我将归梓里,时来君合拜芝封。

故交零落添新冢,晚景衰颓减旧容。

今日尊前休惜醉,回头千里暮山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进贤道上老松奇古可喜去秋经从因命于空处补种今渐有生意

来时惟爱古松青,去日新松种已成。

令尹若能终此意,清风着处会知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