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石

青石一两片,白莲三四枝。

寄将东洛去,心与物相随。

石倚风前树,莲栽月下池。

遥知安置处,预想发荣时。

领郡来何远,还乡去已迟。

莫言千里别,岁晚有心期。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翻译

几片青石静躺,几朵白莲绽放。
带着它们前往东洛,心中与物一同牵绊。
石头倚靠在风中的树旁,莲花栽种在月光下的池塘。
遥想它们被安置的地方,预先想象着繁盛的时光。
从远方的郡来到这里,回乡的路却显得太迟。
别说这是千里之别,即使年末仍有期待的心意。

注释

青石:青色的石头。
白莲:白色的荷花。
东洛:古代地名,指洛阳。
心与物相随:情感与物品紧密相连,表达对物品的依恋。
风前树:在风中的树。
月下池:月光下的池塘。
安置处:放置或安放的地方。
发荣时:花开茂盛的时候。
领郡来何远:指从管辖的郡地远道而来。
还乡去已迟:返回故乡已经太晚了。
千里别:形容距离遥远的离别。
岁晚:年末,年底。
有心期:有期待的心情,怀揣希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田园风光图景,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青石和白莲被选中作为礼物,寄送给东洛的朋友,这些自然之物不仅承载了诗人的情感,也象征着纯洁与坚韧。

"青石一两片,白莲三四枝" 这两句通过对数量的描述,表现出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礼物的精心挑选。青石寓意坚固,而白莲则象征高洁,都是吉祥之物。

"寄将东洛去,心与物相随" 一方面说明了这些自然物品即将被送往远方,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诗人心随物动,与这份礼物一起到达朋友的心中。

接下来的两句 "石倚风前树,莲栽月下池" 则描绘了一种和谐的自然景象。青石与风中的树木相依,白莲在月光下的池塘旁生长,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暗示了诗人希望这些礼物能找到一个适宜其生长的环境。

"遥知安置处,预想发荣时"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收到礼物后的想象,他期待着朋友能够在合适的地方安放这些自然之物,并且期待它们能够在那里茁壮成长,展现出其美丽。

最后四句 "领郡来何远,还乡去已迟。莫言千里别,岁晚有心期" 则流露出诗人对时间和空间距离的感慨。他提到自己作为官员的职责使他不得不离家远行,而归乡之路又似乎被无限延长。尽管如此,他仍旧坚信,虽然现在相隔千里,但在岁月的晚期,他们之间的情谊会得到回报和实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物品的选取与赠送,以及对未来的美好预想,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

翰林江左日,员外剑南时。

不得高官职,仍逢苦乱离。

暮年逋客恨,浮世谪仙悲。

吟咏留千古,声名动四夷。

文场供秀句,乐府待新词。

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偶作寄朗之

历想为官日,无如刺史时。

欢娱接宾客,饱暖及妻儿。

自到东都后,安闲更得宜。

分司胜刺史,致仕胜分司。

何况园林下,欣然得朗之。

仰名同旧识,为乐即新知。

有雪先相访,无花不作期。

斗醲乾酿酒,誇妙细吟诗。

里巷千来往,都门五别离。

岐分两回首,书到一开眉。

叶落槐亭院,冰生竹阁池。

雀罗谁问讯,鹤氅罢追随。

身与心俱病,容将力共衰。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宿张云举院

不食胡麻饭,杯中自得仙。

隔房招好客,可室致芳筵。

美酝香醪嫩,时新异果鲜。

夜深唯畏晓,坐稳不思眠。

棋罢嫌无敌,诗成愧在前。

明朝题壁上,谁得众人传。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宿杜曲花下

觅得花千树,携来酒一壶。

懒归兼拟宿,未醉岂劳扶。

但惜春将晚,宁愁日渐晡。

篮舆为卧舍,漆盝是行厨。

斑竹盛茶匮,红泥罨饭炉。

眼前无所阙,身外更何须。

小面琵琶婢,苍头觱篥奴。

从君饱富贵,曾作此游无。

形式: 排律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