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水边柳

结根挺涯涘,垂影覆清浅。

睡脸寒未开,懒腰晴更软。

摇空条已重,拂水带方展。

似醉烟景凝,如愁月露泫。

丝长鱼误恐,枝弱禽惊践。

怅别几多情,含春任攀搴。

形式: 古风 押[铣]韵

翻译

植根于水边,绿荫覆盖着清澈的水面。
冬日里花蕾尚在沉睡,未展容颜,暖阳下枝条愈发柔软。
柳条在空中摇曳,已显繁茂;轻拂水面,新叶正舒展。
仿佛陶醉于朦胧烟景中,又似为月夜露珠滴落而生愁绪。
柳丝绵长,令鱼儿误以为有危险;嫩枝纤弱,鸟儿飞过时也会惊扰。
满怀着离别的思绪,任由春意盎然,仍愿攀折赠别。

注释

结根:植物的根系牢固地扎入土中。
挺:直立,屹立。
涯涘:水边,河岸。
垂影:指柳树倒映在水中的影子。
覆:覆盖。
清浅:形容水面清澈且水位较浅。
睡脸:比喻冬季柳树花蕾尚未开放的状态,如同沉睡一般。
寒未开:因寒冷而尚未绽放。
懒腰:以拟人手法描绘柳枝在阳光下舒展的样子,犹如人伸懒腰。
晴更软:天气晴朗时,柳枝更加柔韧、柔软。
摇空条已重:柳条在空中摇摆,因生长茂盛而显得分量加重。
拂水带方展:柳叶轻拂水面,新展开的叶片如带状飘动。
似醉:好像喝醉了酒一样,形容柳树在烟雾缭绕中的朦胧状态。
烟景凝:烟雾弥漫的景色仿佛凝固不动。
如愁:好似忧愁。
月露泫:月光下的露珠正在缓缓滴落,给人以哀愁之感。
丝长:形容柳枝细长如丝。
鱼误恐:鱼儿可能会误认为这些长长的柳丝是捕食者,因而感到害怕。
枝弱:柳树枝条柔弱。
禽惊践:鸟儿在飞行或栖息时,可能会因为触碰到脆弱的柳枝而受惊。
怅别:惆怅地离别,满怀惜别之情。
几多情:非常多的情感,指离别之情深重。
含春:蕴含着春天的气息与生机。
任攀搴:任凭人们攀折,表达赠别之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五月水边柳树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柳树在春末夏初时节的姿态和氛围。

"结根挺涯涘,垂影覆清浅" 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柳树深入泥土、枝叶繁茂、倒挂水面形成一片阴凉。这里的“涯涘”指的是河岸边缘的湿润地带,柳树在这样的环境中生长得非常旺盛。

"睡脸寒未开,懒腰晴更软" 则是从柳叶的角度写出,它们仿佛还沉浸在春天的寒冷中,还没有完全展开,阳光下的身体变得更加柔软。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传达了初夏时节柳树生长的特点。

"摇空条已重,拂水带方展" 描述的是柳枝在微风中摇曳,它们已经长得很重,垂挂下来,甚至能触碰到河面,并且随着波纹轻拂。这里的“方展”可能指的是柳树枝条在水平方向上的伸展。

接下来的"似醉烟景凝,如愁月露泫" 两句,则是诗人对这份美景的主观感受和情感寄托。它像是在说,整个景象就像是醉人的烟霞一样令人沉醉,而那柳树下的清晨露珠,又如同月光下愁思的泪滴。

"丝长鱼误恐,枝弱禽惊践" 这两句诗写出了自然界中小生命与大自然之间微妙的关系。细长的柳絮可能会让游鱼产生错觉,而脆弱的鸟类在栖息时也担心受到惊吓或踩踏。

最后,"怅别几多情,含春任攀搴" 表达了诗人对这美好景象的不舍和依恋之情。这里的“怅”字意味着内心的忧伤和留恋,而“含春”则是说柳树中蕴含着春天的气息,诗人希望能够任凭这一切自然而然地发生。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水边柳树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刻感悟和美好情感。

收录诗词(24)

张又新(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吹台山

吹台山上綵烟凝,日落云收叠翠屏。

应谓焦桐堪采斲,不知谁是柳吴兴。

形式: 古风

郡斋三月下旬作

春事日已歇,池塘旷幽寻。

残红披独坠,初绿间浅深。

偃仰倦芳褥,顾步爱新阴。

谋春未及竟,夏初遽见侵。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永嘉百咏.周公庙

祠像已加唐衮冕,乐工犹服晋衣冠。

形式: 押[寒]韵

送裴少府

夕膳望东周,晨装不少留。

酒中同乐事,关外越离忧。

座湿秦山雨,庭寒渭水秋。

何当鹰隼击,来拂故林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