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和尚寻母

写经母血尽,长素母容枯。

烧蜜炼顶臂,孰非母肌肤。

岂不痛至骨,为母忍斯须。

南北万馀里,来往如趁虚。

天高孝可感,报应非浮屠。

出门访东家,遇否不可虞。

茫然求我天,再见得所图。

昔者别儿时,那有此头颅。

明明陈左验,大恸绝复苏。

向来相妒人,泣下成欷歔。

收泪相劳苦,何异得乳雏。

不即遂其志,彼张非丈夫。

冠巾有妇子,谅亦母所娱。

为佛再有母,初志不敢渝。

但期百年内,奉母与佛俱。

虽非圣贤事,区区守其愚。

为君赋高谊,感我真穷孤。

弃我十二年,人母我独无。

天涯尚可寻,地下不可呼。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何和尚寻母》由宋代末年至元初时期的诗人赵文创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故事情节,展现了对母爱的深刻理解和对孝道的崇高颂扬。

诗中描述了一位名为何和尚的主人公,为了寻找失散多年的母亲,他不顾路途遥远,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在寻找过程中,他经历了种种困难和挑战,包括遭遇不幸的家庭成员的嫉妒和阻挠,以及自身的身体和精神上的考验。然而,何和尚始终坚守着对母亲的思念和对孝道的坚持,最终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母亲。

诗中的“写经母血尽,长素母容枯”等句子,形象地描绘了母亲为了子女付出的艰辛和牺牲,体现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而“出门访东家,遇否不可虞”则反映了寻找过程中的曲折和不确定性,以及主人公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何和尚的寻母之旅,传达了对亲情、孝道和人性光辉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中那些阻碍家庭和谐与亲情联系的负面因素的批判。赵文以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将一个普通而又感人至深的故事呈现给读者,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共鸣和道德启示。

收录诗词(209)

赵文(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凤之,又字仪可,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为文天祥门人,并曾入其幕府参与抗元活动。与刘辰翁父子亦交厚,辰翁对其非常推重,刘将孙亦与其结“青山社”,其结社情况现不详

  • 字:惟恭
  • 号:青山
  • 籍贯:宋末元初文
  • 生卒年:1239-1315

相关古诗词

婕妤怨

团圆一片冰,出自蚕女红。

何言入君手,动摇生清风。

一朝弃箧笥,零落如秋蓬。

时节自当尔,君子讵无终。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寿王馀庆

郎时杯酒不须名,最爱先生醉是真。

雪柏霜篁千岁寿,川花池草几番春。

少陵句妙惊山鬼,老子心閒养谷神。

如此眼前聊一笑,此生犹是太平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云阳寺

步入云阳俗兴阑,山灵应不掩云关。

禅房深锁寺应古,经钥不开僧更閒。

菊绽黄香霜气秀,山堆秋色露痕斑。

留侯千载空陈迹,猿鹤声声拱夜坛。

形式: 七言律诗

咏梅

白玉堂前野水滨,何曾荣悴异精神。

当于香色外观韵,可怪冰霜里有春。

天下无花堪伯仲,江南惟尔不风尘。

欲将素王相推戴,老向山中作素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