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秋尽东行且未回,茅斋寄在少城隈。
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
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
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末向东行进却迟迟未归的孤独旅途。诗中提到的“茅斋”是指简陋的住所,表明诗人生活的贫困和艰辛。“陶潜菊”则是指晋代文学家陶渊明,他喜欢种植菊花,而在这里象征着隐逸之志。诗人提到“江上徒逢袁绍杯”,可能是在暗示自己与当时的政治现实不合,感到孤独无助。
接下来的“雪岭独看西日落”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寂寞和旅途中的凄凉。"剑门犹阻北人来"则是指地理上的障碍,也隐喻着诗人内心对归乡之路的渴望与不易。
最后两句“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表达了诗人即便身处异乡,也愿意承受千里迢迢的旅途之苦,只希望有一天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打开心中的束缚。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归乡的渴望、内心的寂寞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不详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江涛万古峡,肺气久衰翁。
不寐防巴虎,全生狎楚童。
衣裳垂素发,门巷落丹枫。
常怪商山老,兼存翊赞功。
高秋苏病气,白发自能梳。
药饵憎加减,门庭闷扫除。
杖藜还客拜,爱竹遣儿书。
十月江平稳,轻舟进所如。
清商欲尽奏,奏苦血沾衣。
他日伤心极,征人白骨归。
相逢恐恨过,故作发声微。
不见秋云动,悲风稍稍飞。
秋野日疏芜,寒江动碧虚。
系舟蛮井络,卜宅楚村墟。
枣熟从人打,葵荒欲自锄。
盘餐老夫食,分减及溪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