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少保奉诏班师

奉诏遽班师,大勋未能竟。

人皆议岳侯,胡不长驱进。

直抵黄龙府,然后待朝命。

岂知诸道兵,各奉班师令。

刘琦去顺昌,世忠亦还镇。

吴璘回河池,张俊亦入觐。

烽火逼淮南,诸将存者仅。

金人聚而乘,力厚毒益逞。

武穆纵能军,孤掌究难奋。

贸贸指燕云,谁与为后劲。

一旦覆孤军,前功仍弃尽。

涕泣奉金牌,决意解兵柄。

读史审时势,臆说无须听。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岳少保奉诏班师》由清代诗人张洵佳所作,通过对岳飞奉诏班师的历史事件进行反思和评论,展现了对历史人物岳飞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深刻洞察。

诗中首先描述了岳飞在接到朝廷命令后被迫撤军的情景,“奉诏遽班师”,表达了岳飞虽有大功未竟,却不得不遵从诏令的无奈。接着,诗人提出了一个疑问:“人皆议岳侯,胡不长驱进。”意即为何岳飞不继续前进直至攻克敌方据点,这反映了对岳飞战略决策的质疑。

“直抵黄龙府,然后待朝命”是岳飞的理想目标,但“岂知诸道兵,各奉班师令”揭示了朝廷内部的矛盾和复杂性,岳飞的军队和其他将领各自接到了返回的命令,无法形成统一战线。

诗中列举了其他将领如刘琦、世忠、吴璘、张俊等人的行动,强调了岳飞面临的孤立无援的局面。特别是“吴璘回河池,张俊亦入觐”这一句,暗示了高层决策对前线将领的影响,使得岳飞难以得到必要的支持。

“烽火逼淮南,诸将存者仅”描绘了战争的紧张局势和岳飞所面临的困境,同时也暗示了岳飞在前线的孤立无援。接下来,“金人聚而乘,力厚毒益逞”则指出金人趁机加强攻势,岳飞面对的敌人实力不断增强。

“武穆纵能军,孤掌究难奋”是对岳飞个人能力的肯定,同时也表达了对他在孤立无援情况下难以发挥全部力量的惋惜。最后,“贸贸指燕云,谁与为后劲”表达了对岳飞战略方向的担忧,担心他可能过于冒险。

“一旦覆孤军,前功仍弃尽”总结了岳飞在面对重重困难和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最终失败的结局,前功尽弃。诗人通过“涕泣奉金牌,决意解兵柄”这一句,表达了岳飞在面对失败时的悲痛和无奈,以及他决定放弃兵权的决心。

整首诗通过对岳飞班师过程的回顾和反思,不仅展现了对岳飞个人命运的同情,也深刻剖析了当时政治环境和军事策略的问题,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371)

张洵佳(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负帝赴海

亡国极仳离,南宋厓山止。

伤哉陆丞相,犹作承平视。

讲学舳舻中,正笏波涛里。

直待战屡败,大势知难抵。

三子一夫人,先令赴海水。

夫人有难色,公曰姑稍俟。

待我负帝来,与汝偕行耳。

史称陆秀夫,负帝赴海死。

但纪其君臣,未详其妻子。

妻子与君臣,相继尸浮起。

合葬厓山旁,村民犹展祀。

一块乾净土,屹若华嵩峙。

家乘载独详,记之补国史。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东林死节

明季东林党,门户气太重。

亦有附托者,邪正杂然共。

一朝瑕衅成,每被人讥讽。

究之诸名贤,风骨自殊众。

委鬼煽虐时,秕政昌言讼。

王师下江南,气节争磨砻。

留发不留头,誓死声交閧。

碧血飞一门,白骨埋一瓮。

或则缁衣终,或则狂歌纵。

东南诸遗老,膺滂相伯仲。

疾风知劲草,根本有人种。

从此叹东林,讲学非无用。

形式: 古风

赠虞阳缪少初司马(其一)

千峰滴翠付前尘,又向名山作主人。

沧海飞回千里棹,楼台高佔一家春。

神仙吏隐开生面,诗卷苏黄有替身。

怪道文园归计早,要从岩壑展经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赠虞阳缪少初司马(其二)

斜穿石径度回廊,高踞岩腰俯下方。

十里晴湖明似镜,万家炊火夜生凉。

携来梅鹤皆仙侣,买得莼鲈近水乡。

最是清芬传勿替,崇祠太仆屹中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