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禅僧释正觉所作的《禅人写真求赞》系列中的第十五首。诗人以独特的禅意视角描绘了一幅画面:画中的人物难以确切辨认,仿佛在胡床(一种坐具)上穿着黪衣(深黑色的衣服),形象静默而神秘。他的行动和去留都带着隐约的禅意,如同洞山(佛教名山)的锦绣缝隙间透出的光亮,又如云岩(可能指云岩寺)的织物下隐藏的机巧。画家的技艺高超,通过微妙的笔触传达出无法言说的禅宗意境。最后,诗人以“野水磨秋”和“白鸟飞”作为背景,增添了宁静空灵的自然元素,暗示了禅者的超然与自由。整首诗通过对画中人物的描绘,赞美了禅修者内心的纯净和禅境的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