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莺儿四首(其四)月

冉冉上遥天。散清辉,满大千。

霓裳缥缈清虚殿,更筹正传。玉人未眠。

栏杆十二凭来遍,对婵娟。莫教云掩,我欲醉西园。

形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月光洒满天地的壮丽景象,以及诗人面对此景时的感慨与陶醉。首句“冉冉上遥天”以缓慢上升的姿态描绘了月亮逐渐升至高空的过程,营造出一种时间流逝的意境。接着,“散清辉,满大千”则直接点明了月光的普照,将清冷而明亮的光辉洒满整个宇宙,展现出月光的浩瀚与无垠。

“霓裳缥缈清虚殿”一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月光比作飘渺的霓裳,穿行于清虚的宫殿之中,既形象地描绘了月光的轻盈与神秘,也暗示了月光所到之处的宁静与超脱。同时,“更筹正传”则巧妙地引入了时间的概念,通过“更筹”的传递,强调了时间的流转,使得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蕴含了对时间流逝的思考。

“玉人未眠”一句,将诗人自己比作未眠的玉人,表达了诗人对月夜美景的深深迷恋和不愿离去的情感。“栏杆十二凭来遍”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动作与情感,他沿着栏杆走了一圈又一圈,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欣赏这美丽的月夜景色,体现了他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然之美的无限向往。

最后,“对婵娟。莫教云掩,我欲醉西园。”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月光永远不被云遮蔽,他想要在月光下尽情享受这份美好,甚至想要在月下的西园中沉醉其中。这里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月夜美景的热爱,也流露出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渴望永恒的心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月夜美景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情感的深切表达,展现了一幅充满诗意与哲思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那清冷而宁静的月夜之中,感受到了自然之美与心灵之静的和谐统一。

收录诗词(1619)

孙承恩(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初度自寿十三首(其一)中吕玉娥儿

初度今朝。灿祥光,寿星高照。宝鼎内、自把香烧。

感亲恩,歌帝德,愧微躯难报。逝水滔滔。

数年筹、吾生已老。

形式:

初度自寿十三首(其二)佳乐歌

短发日飘萧。镜里朱颜渐槁。

览今怀古,此生吾岂瓜匏。忧心如捣。

抚乾坤,世故多颠倒。

到如今、雅志多违,惭负了、地厚天高。

形式:

初度自寿十三首(其三)赤颗桃

敢忘了、当年鞠育恁劬劳。过庭诗礼曾学。

敢忘了、圣明作养滥与时髦。词林讲幄,忝贰春曹。

我则是、素餐窃位曾无效。俯惭庸碌,仰愧贤豪。

我则是、寸心惟有天知道。长日里、翘首仰青霄。

形式:

初度自寿十三首(其四)佳乐歌

迢遥千载看孤标。门庭不惹尘嚣。

家人称寿吸霞觞,沾洒宫袍。掀髯长笑。

记当年、驰骤誇英妙。

愧疏慵、老大无闻,漫说甚、回铿寿夭。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