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寿寺劭农登慈氏阁和李诚之柱间韵

持酒殷勤问尔农,忧时同此愿年丰。

仓箱欲致崇墉积,耒耜宜加旷土功。

水北有田均夜雨,岭南无地不春风。

吾皇德化形扶杖,亲见儿嬉七十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我热情地端着酒询问你农事如何,同样忧虑时局,只愿年年丰收。
希望仓库能堆满粮食,农田上要加倍努力耕作。
北方的田地夜里都能得到雨水滋润,岭南之地无处不沐浴春风。
我们的君王仁德如春风,亲自扶杖,看到孩子们在七十岁的老人身边嬉戏。

注释

持酒:端着酒。
殷勤:热情地。
尔:你。
农:农夫。
忧时:忧虑时局。
愿:希望。
年丰:丰收。
仓箱:仓库。
崇墉积:堆满粮食。
耒耜:农具。
旷土功:加倍努力耕作。
水北:北方的田地。
均:都。
夜雨:夜里下雨。
春风:春风。
吾皇:我们的君王。
德化:仁德教化。
形扶杖:亲自扶杖。
儿嬉:孩子们嬉戏。
七十翁:七十岁的老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牧歌般的景象,诗人以其深厚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丰收和农业劳动者的关心。首句“持酒殷勤问尔农”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关切,用酒作为媒介,殷勤地询问农人的近况,显示出诗人与农民之间的情感联系。

接着,“忧时同此愿年丰”透露出诗人对于时代的担忧和对丰收的美好祝愿。这种情怀不仅体现了诗人个人的关怀,更反映了整个社会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视和对和平岁月的向往。

“仓箱欲致崇墉积,耒耜宜加旷土功”则具体描绘了农事的繁忙与期盼。仓箱充满,象征着丰收的希望;耒耜(一种古代的农具)加力于旷土之中,是对土地进行深度开垦,期待着更高的产出。

“水北有田均夜雨,岭南无地不春风”生动地描绘了自然景观与农业活动的和谐共存。水北田地在连夜降雨中得到滋润,而岭南则是春风遍布,无处不是适合农作的地方。

最后,“吾皇德化形扶杖,亲见儿嬉七十翁”则表达了对君主恩泽的颂扬。诗人通过描写老人得以享受天伦之乐,感受到君主德政的深远影响,从而赞美君主的德行。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技艺,更反映出了一种对自然、农业和社会和谐的理想状态。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宁国道间即事

枫染酏颜菊亦酣,霜天风味饱相谙。

马蹄去去江之北,雁影来来塞以南。

云外数峰轻抹翠,雨馀一水碎挼蓝。

肩舆催问谁家宿,落日西山已半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宁国道间喜晴

怪得虚檐寂溜声,起来云淡月微明。

只消一夜西风力,尽扫千山宿雾清。

农舍少酬终岁望,客途拟过小春晴。

枝禽亦似欣欣意,飞入烟林自在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对厅致语口号

相对封人共祝尧,玉觞潋滟酒浮椒。

千山佳气供红旆,一道仁声赖翠轺。

南极仰祈天上寿,东风不隔海滨遥。

恩浓湛露何为报,勉属清忠答圣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归善权谢福岩

强健南游抱病还,鬓毛剥落足蹒跚。

喜观云衲酬前约,莫听家僮说旧官。

幸免如陵羞在陇,将期同愿老于盘。

当家公案师拈出,更向三山石上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