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张之洞联

同是变法强国,荆公有知,应多愧色;

自矢鞠躬尽瘁,武乡而后,仅见斯人。

形式: 对联

鉴赏

此挽联以对联形式,表达了对张之洞先生的深切缅怀与高度评价。上联“同是变法强国,荆公有知,应多愧色”将张之洞与王安石(字荆公)相提并论,暗示张之洞在变法图强的道路上所做出的努力和成就,甚至可能超越了历史上的著名改革家王安石。其中,“愧色”二字,既是对王安石的尊敬,也暗含了对张之洞在变革中所展现的卓越才能的认可。

下联“自矢鞠躬尽瘁,武乡而后,仅见斯人”则进一步赞扬了张之洞的奉献精神和卓越贡献。通过“自矢”一词,强调了张之洞对自己职责的坚定承诺和全力以赴的态度。“鞠躬尽瘁”形容其工作至死方休,体现了其为国家和人民鞠躬尽瘁的精神。而“武乡而后,仅见斯人”则表达了在张之洞之后,能够与之相媲美的杰出人物极为罕见,突出了张之洞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和深远影响。

整体而言,这副挽联不仅高度赞扬了张之洞在政治、教育、科技等多个领域的卓越贡献,还表达了对其个人品质和精神境界的高度敬仰,是一幅充满深情与敬意的悼念之作。

收录诗词(1)

胡公著(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挽张之洞联

互约保东南,遗爱至今遍江汉;

斯文渺山斗,失声岂独在门墙。

形式: 对联

挽郭嵩焘联

创钜赞中兴奇策,让同辈封侯,仅建牙何足酬庸,天若不平补清福;

任艰归绝域孤臣,望群公谋国,奈继踵相随作古,事终未了哭斯人。

形式: 对联

挽张之洞联

天下方倚为安危,公胡遽死;

学者皆仰如山斗,我更谁归。

形式: 对联

挽曾国荃联

逢人争说战中原,岂知书生杀贼,腹地擒渠,纯是义胆忠肝所结;

垂老尚资镇江左,试想遗树铭恩,空碑坠泪,都从民胞物与而来。

形式: 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