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亭歌一首赠太守王君章

逍遥之亭在何许,城角西南小溪浒。

水仙粉面浮清波,羽林兵仗森三亩。

六月微风拂面寒,不信人间有烦暑。

借问逍遥真隐徒,西山看雪倒骑驴。

形骸兀兀天壤俱,画手争以丹青模。

大言得罪仅免诛,斥参军事来当涂。

传云此地旧结庐,百年荆棘遗荒墟。

公来相址呼犁锄,双亭化出琼璃铺。

栏干斗角明青朱,四座莹彻纤埃无。

兰芬麝裂陈罂盂,珠履珊珊陪后车。

东瞻宣诏西浮图,晓光夕景迷蓬壶。

爱公心昼如明珠,落成之乐政事馀。

为公歌,劝公醉。

留连亭上能几时,行促星轺还玉陛。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逍遥亭歌一首赠太守王君章》由宋代诗人郭祥正所作,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逍遥亭景象,以及对太守王君章的赞美之情。

开篇“逍遥之亭在何许”,以疑问句式引出主题,逍遥亭的位置未明,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向往的氛围。“城角西南小溪浒”点明了亭子的地理位置,位于城角的西南,靠近小溪旁,环境幽静宜人。

接着,“水仙粉面浮清波,羽林兵仗森三亩”两句,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亭前的小溪比作水仙的粉面,清波荡漾,生动形象;同时,以“羽林兵仗”形容亭周围的树木茂盛,仿佛是士兵的行列,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暗示了亭子的雄伟壮观。

“六月微风拂面寒,不信人间有烦暑”描绘了夏日凉爽的微风,让人感受到清凉与舒适,表达了对逍遥亭避暑胜地的赞誉。

“借问逍遥真隐徒,西山看雪倒骑驴”通过设问,引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含着对太守王君章的敬仰之情。

“形骸兀兀天壤俱,画手争以丹青模”赞美了太守王君章的才华横溢,能够将自然美景以艺术的形式展现出来。

“大言得罪仅免诛,斥参军事来当涂”两句,可能是在讲述太守王君章的过去经历,通过对比,突出了他的智慧与勇气。

“传云此地旧结庐,百年荆棘遗荒墟”描述了逍遥亭所在之地的历史变迁,从过去的荒芜到现在的繁华,体现了太守王君章的贡献。

“公来相址呼犁锄,双亭化出琼璃铺”赞扬了太守王君章亲自规划并建造了逍遥亭,使得这里焕然一新。

“栏干斗角明青朱,四座莹彻纤埃无”描绘了亭子的建筑细节,栏杆色彩鲜明,四周明亮洁净,没有一丝尘埃,展现了亭子的精致与高雅。

“兰芬麝裂陈罂盂,珠履珊珊陪后车”通过香气和穿着的描写,展现了宴会上的奢华与高雅,以及宾客们的尊贵身份。

“东瞻宣诏西浮图,晓光夕景迷蓬壶”描绘了亭子周围美丽的自然风光,以及日出日落时分的迷人景色。

“爱公心昼如明珠,落成之乐政事馀”表达了对太守王君章的深深敬爱,以及对亭子建成后的喜悦之情。

最后,“为公歌,劝公醉。留连亭上能几时,行促星轺还玉陛”表达了希望太守王君章能在亭中享受片刻的宁静与欢乐,但同时也提醒他公务繁忙,需要回到繁忙的政务之中。

整首诗通过对逍遥亭的描绘,以及对太守王君章的赞美,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官员治理能力的认可和赞赏。

收录诗词(1432)

郭祥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功甫,、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 字:功父
  • 籍贯:自号谢公山
  • 生卒年:1035~1113

相关古诗词

投献省主李奉世密学

祖朝相国之真孙,轩轩冠盖宜高门。

拔身州掾入政府,议论挺特穷根源。

颜渊必用孔丘铸,自此声名闻至尊。

熙宁神化迈前古,屡诏驰车外循抚。

大河之北淮之壖,民起疵瘝勇歌舞。

枢庭进直腰横金,君臣道合同一心。

货泉交汇指诸掌,老吏缩手随规箴。

如公之才世希有,突兀千丈辉乔林。

徐冠貂蝉坐廊庙,重见成王得周召。

泰山镂牒天垂休,却笑鸿濛首频掉。

贱生流落何可言,四十栖迟埋冗员。

涸鳞怅望一杯水,安用西江浩渺之波澜。

愿公吐和气,稍回岩谷春。

养成尺寸木,为公车下轮。

他年青史上,报德岂无人。

形式: 古风

俞俞堂寄鄂州李裕老

黄鹤楼南大湖侧,芙蕖深绕谁家宅。

云是裕老之宴居,高堂独榜俞俞额。

春山抱翠入平檐,夏竹引凉吹广陌。

秋江澄月天镜开,冬雪拥林昆阆白。

世间万事不挂心,瓮拨香醪欣有客。

客来乎,伴我饮,不醉无归醉还寝。

问君欲达逍遥乡,信哉天地真衾枕。

觉来何物能解酲,试作琵琶打面声。

俞俞和气淡四体,安用辟谷求长生。

君不见鹦鹉洲前杀祢衡,三赤棁杖当雄兵。

才名误身不自觉,恬淡晦迹无人争。

南北相望二千里,梦逐高帆逆秋水。

为翁持酒听翁歌,衣濯黄尘眼除眯。

形式: 古风

前云居行寄元禅师

忆云居,乃在汇泽西南修川之隅。

山盘盘兮,石门屹立磴道绝,飞瀑万丈淙冰壶。

云沈沈兮方昼而忽暝,古木交错兮藏鼪鼯。

攀崖欲上复自止,投险却忆骑鲸鱼。

崖向时复造平野,绝顶乃有百顷之膏腴。

群山下瞰若聚米,殿阁枕藉非人区。

露华洗出太古月,桂子摇落阴扶疏。

清风欲借羽仪展,秽念顿觉秋毫无。

老禅底事不度我,红日东上还驱车。

如今正似武陵客,放舟已远嗟迷途。

青春一往二十二,白雪渐变千茎须。

西来忽遇归飞鸟,青纸远寄黄金书。

灵茶香味胜粉乳,满箧所赠遇琼琚。

玉川七碗吃不得,灌顶未识真醍醐。

南暹北讷惜已死,唯师秀出孤峰孤。

潜深隐密自得所,岂不悯我栖榛芜。

倒影射岩犹入石,异日三椽容野夫。

形式: 古风

后云居行寄和禅师

我所思兮,欧山之巅。

白石苍木蔽窥而隔世兮,路通乎兜率之天。

层楼复阁,触峙绚烂。往即造兮,云渤兴而澶漫。

徙倚恍惚,若夺吾魄兮,聊枚睫以盘桓。

徐风生而雾散,卷绡縠于林端。

洎天清而日上兮,瀑峻飞而潺湲。

畜而为潭,泄而为涧。运之以车兮,盈乎大田。

然复度石桥,登重门。睹篆玉之榜,谒金仙之尊。

徒众五百,厖眉皓首。

形仪静而不杂兮,语言要而不烦。

齐兴止以钟鼓兮,善后先而靡难。

举正眼而谛瞬兮,了无一法之可观。

寂兮乐兮,妙复妙兮,其惟真如之禅。

我请弃冠释带以投依兮,师则指乎未契之缘。

于是曳屣却步,循磴道而复返兮,岁眇眇而屡残。

触网罗以系累兮,方伤羽而戢翰。

怅昨游而欲再兮,庶已创而复完。

乱曰:畴将归兮,卧龙之室。依人道师,成佛而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