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与关止叔相别甬上止叔见勉学道甚勤且曰无为专事文字间也及今五年矣尚未有所就因作诗见志且以自警也

老关别我时,笑我勤苦甚。

曰吾与子然,同此一味静。

收功粥鱼底,笔墨有讥评。

五年念此语,但见日月竞。

虽无蛾眉斧,亦有晏安鸩。

斯人今何往,想作大树荫。

我走足欲茧,始学两鸟噤。

君看齐声讴,何异众哭临。

繁红成春条,本自其天性。

风雨颂繫之,不有十日盛。

人生亦作聊,共未免此病。

乃知钁头通,已胜狗脚朕。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吕本中所作,名为《往年与关止叔相别甬上止叔见勉学道甚勤且曰无为专事文字间也及今五年矣尚未有所就因作诗见志且以自警也》。诗中通过与友人的对话,表达了对学问追求的深刻思考和自我警醒。

诗的开头描述了与友人关止叔的离别场景,关止叔在分别时对“我”勤于学问表示了肯定,并指出学问之道在于内心的宁静。接着,关止叔提醒“我”不要过于专注于文字技巧,而应注重内在修为。五年后,“我”回想起这段话,感叹时间飞逝,内心充满感慨。

诗中提到“虽无蛾眉斧,亦有晏安鸩”,意指即使没有外在的诱惑,内心也可能滋生懒惰和安逸的心态,如同毒药一般。这反映了诗人对自我修养的深刻反思。

“斯人今何往,想作大树荫”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同时也寄托了希望友人能成为他人学习的榜样,如同大树一样为他人遮阴。

接下来,“我走足欲茧,始学两鸟噤”描绘了自己在追求学问道路上的艰辛与挑战,如同鸟儿被束缚无法自由飞翔。这反映了诗人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的精神。

“君看齐声讴,何异众哭临”通过对比齐声的歌唱与众人哭泣的场景,表达了对生活多样性的认识,指出无论是欢笑还是悲伤,都是生命的一部分。

最后,“繁红成春条,本自其天性。风雨颂繫之,不有十日盛”通过自然界的景象,比喻人生的起伏变化,强调事物的发展自有其规律,不应过分强求。

“人生亦作聊,共未免此病”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与复杂性的感慨,认为无论怎样努力,都难以完全避免生活中的困扰和痛苦。

“乃知钁头通,已胜狗脚朕”则以农具和狗脚的比喻,强调了在追求学问和生活的道路上,能够理解并运用知识,已经超越了无知和盲目。

整首诗通过与友人的对话和自我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学问、生活以及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的重视。

收录诗词(1360)

吕本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东莱先生,诗人,词人,道学家.诗属江西派.著有<<春秋集解>>,<<紫微诗话>>,<<东莱先生诗集>>等.词不传,今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辑有<<紫微词>>,<<全宋词>>据之录词二十七首.诗数量较大,约一千二百七十首

  • 字:居仁
  • 籍贯:寿州
  • 生卒年:1084- 1145

相关古诗词

六月初三日雨后步至城东

凉秋生郊原,快雨洒庚伏。

曲肱访幽睡,朝梦不可续。

开门招此山,爽气满岩谷。

村蹊没衰草,古院蟠翠木。

东行得幽亭,小径来已熟。

下有十里濠,暑退万荷绿。

恨无沽酒钱,一醉起枵腹。

人生要快意,岂止寄幽独。

若看后池蛙,声韵故不俗。

怡然供清欢,何必丝与竹。

形式: 古风

得扬州书

书来每恨日月晚,书去还忧道里长。

但得老亲常健好,不辞新岁且穷忙。

文章已受尘埃涴,禅观多为疾病妨。

趁得残春北归否,近箕临颍是吾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归计未成作诗寄怀

万里田园半有无,十年归梦阻江湖。

文章谬忝声名在,气体犹须药饵扶。

客路因风起舟楫,水田无雨卧菰蒲。

青帘白酒斜阳外,不与行人满眼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阅旧诗卷有怀

好诗无过亦无功,准拟还家赠阿宗。

会有江山与湔祓,且无尘土共从容。

大汪矫矫云间鹤,老谢森森涧底松。

回首百年俱一梦,暮年文采更谁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