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令(其一)秋夜感怀

无叶著秋声。凉鬓堪惊。满城明月半窗横。

惟有老人心似醉,未晓偏醒。起舞故无成。

此恨难平。正襟危坐二三更。

除却故人曹孟德,更与谁争。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刘辰翁所作,名为《浪淘沙令·秋夜感怀》。诗中通过秋天无叶的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以及明月半窗横挂等景象,表达了诗人独处秋夜时的心境和情感。

"无叶著秋声。凉鬓堪惊。"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凄清的秋景图画,通过树木在秋风中的沙沙作响,以及冷风拂过额头所带来的惊颤,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悲凉。

"满城明月半窗横。" 这一句则是借助明亮的月光来渲染夜晚的静谧氛围,同时也映照出诗人的居所,月光只照进半个窗户,增添了一份幽深和寂寞。

"惟有老人心似醉,未晓偏醒。起舞故无成。此恨难平。" 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哀愁。他通过对比老人的心态如同醉酒一样,用来形容自己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无法摆脱的迷离感。接着,"起舞故无成" 表示了一种无力回天的情绪,尽管想要尽情享受那份快乐,但却因为时代变迁、人事沧桑而不得不放弃。而"此恨难平" 则是表达了这种哀愁和失落感难以消散。

最后的两句 "正襟危坐二三更。除却故人曹孟德,更与谁争。" 描述诗人在深夜中保持着端庄的姿态,独自坐在那里思考。在这里,诗人提到了曹操和孟德(即司马懿),他们都是历史上的人物,都已经成为过去,而现在诗人只能与自己的影子争辩,这不仅反映了诗人的孤独,也表达了一种时光流逝、英雄辈出的无奈感。

总体来说,这首词通过对秋夜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记忆的怀念以及面对现实的无力和哀愁,是一篇充满深情与哲理的作品。

收录诗词(563)

刘辰翁(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须溪。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 字:会孟
  • 籍贯: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
  • 生卒年:1233.2.4—1297.2.12

相关古诗词

浪淘沙令(其二)大风作

卷海海翻杯。倾动蓬莱。似嫌到处马头埃。

雨洗御街流到我,吹向潮回。寒似雪天梅。

安石榴开。绣衾重暖笑炉灰。

料想东风还忆我,昨夜归来。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浪淘沙令(其三)有感

无谓两眉攒。风雨春寒。池塘小小水漫漫。

只为柳花无一点,忘了临安。何许牡丹残。

客倚屏看。小楼面面是春山。

日暮不知春去路,一带阑干。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烛影摇红(其一)嘲王槐城独赏无月

老子婆娑,那回也上南楼去。

素娥有恨隐云屏,元是娇痴故。鸾扇徘徊未许。

耿多情、为谁堪诉。使君愁绝,独倚阑干,后期无据。

有酒如船,片云扫尽霓裳露。

他时与客更携鱼,犹记临皋路。因念南羁北旅。

醉乌乌、凭君楚舞。问君不见,璧月词成,楼西沉处。

形式: 词牌: 烛影摇红

烛影摇红(其二)丙子中秋泛月

明月如冰,乱云飞下斜河去。

旋呼艇子载箫声,风景还如故。袅袅余怀何许。

听尊前、呜呜似诉。近年潮信,万里阴晴,和天无据。

有客秋风,去时留下金盘露。

少年终夜奏胡笳,谁料归无路。同是江南倦旅。

对婵娟、君歌我舞。醉中休问,明月明年,人在何处。

形式: 词牌: 烛影摇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