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闻说荆南马,尚书玉腕骝。
顿骖飘赤汗,局蹐顾长楸。
胡虏三年入,乾坤一战收。
举鞭如有问,欲伴习池游。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争胜利后的和平景象,通过对战马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闻说荆南马,尚书玉腕骝",开篇即点明主题,以“闻说”表明这是一种传闻,增添了一层距离感,也许是对遥远战场的回忆或想象。“尚书”一词则突显了马匹的高贵与珍稀。紧接着,“顿骖飘赤汗,局蹐顾长楸”,通过生动的动作和细节描写,展现了马匹在战后仍旧英勇而不失优雅的姿态。
“胡虏三年入,乾坤一战收”则是对战争胜利的一种总结,“胡虏”指的是北方的少数民族,他们的侵扰持续了三年,最终通过一次决定性的战斗得以平息。这不仅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胜利,更是诗人心中对于和平与秩序恢复的喜悦。
最后,“举鞭如有问,欲伴习池游”,则是诗人在战争平息后的情感流露。他仿佛在询问马匹是否愿意随他一起享受这来之不易的和平时光,去池塘边散步。这里的“举鞭”动作轻柔,与前文中的战马形象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诗人对于和平生活的深切渴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通过对马匹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与向往,是一篇充满力量感与美学情怀的佳作。
不详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春日清江岸,千甘二顷园。
青云羞叶密,白雪避花繁。
结子随边使,开筒近至尊。
后于桃李熟,终得献金门。
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
草深迷市井,地僻懒衣裳。
榉柳枝枝弱,枇杷树树香。
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
白小群分命,天然二寸鱼。
细微沾水族,风俗当园蔬。
入肆银花乱,倾箱雪片虚。
生成犹拾卵,尽取义何如。
吾舅政如此,古人谁复过。
碧山晴又湿,白水雨偏多。
精祷既不昧,欢娱将谓何。
汤年旱颇甚,今日醉弦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