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砺二首(其一)

法驾遥巡六载馀,农桑烟火顿萧疏。

深山大泽精灵哭,赤县神州鸟兽居。

天下黄金归朔漠,南中白骨蔽郊墟。

漳泉数郡屡反正,剩有忠臣野史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十四砺二首(其一)》由宋末元初诗人郑思肖所作,描绘了战乱后的荒凉景象与社会变迁。首句“法驾遥巡六载馀”,以“法驾”象征帝王出行,暗含对往昔盛世的追忆,而“六载馀”则点明时间跨度,暗示经历了长时间的动荡。接下来,“农桑烟火顿萧疏”一句,通过对比昔日的繁荣与今日的衰败,形象地展现了战乱对民生的严重打击。

“深山大泽精灵哭,赤县神州鸟兽居。”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战乱后自然界的荒凉,精灵哭泣、鸟兽栖居,人迹罕至,一片凄凉。接着,“天下黄金归朔漠,南中白骨蔽郊墟。”描述了战乱导致财富流失,大量财富被北方的敌人所得,南方地区则满目疮痍,白骨遍野,揭示了战争对经济和生命的双重摧残。

最后,“漳泉数郡屡反正,剩有忠臣野史书。”指出在这样的背景下,仍有忠臣坚守,他们的事迹虽未得到广泛流传,却能被后世的历史记载下来,表达了对忠诚与坚守的赞颂,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局的无奈与悲愤。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反映了宋末元初时期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现实,以及对忠诚与坚守的崇高价值的肯定,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403)

郑思肖(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画家。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有诗集《心史》、《郑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等

  • 字:忆翁
  • 籍贯:连江(今属福建)
  • 生卒年:1241~1318

相关古诗词

十四砺二首(其二)

六合漫空一网罗,驱徭椎剥极烦苛。

星辰错乱历无准,天地阴寒气不和。

汉室公卿周勃少,河梁朋友李陵多。

蹴然发叹悲风过,渺渺吴淞捲白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十五砺二首(其一)

国家今板荡,旧物一微丝。

至苦说不得,长怀病似痴。

人心危陷阱,天理过蓍龟。

赖有二盟在,宁无吐气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十五砺二首(其二)

王畿三辅地,谁信捲风沙。

南货北填市,北人南住家。

乱招城聚虎,毒入土生蛇。

说著未来事,战争宁有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十六砺

双眼荒荒不寐时,冥搜俊杰慕夷齐。

谶符铁券虏当灭,梦出玉清天亦低。

城里月明闻虎过,人间夜久望鸡啼。

深怜举国巅崖底,谁搆悬空万丈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