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如玉壶冰

玉壶何用好,偏许素冰居。

未共销丹日,还同照绮疏。

抱明中不隐,含净外疑虚。

气似庭霜积,光言砌月馀。

晓凌飞鹊镜,宵映聚萤书。

若向夫君比,清心尚不如。

形式: 排律 押[鱼]韵

翻译

玉壶为何偏要盛着白冰呢?
它未曾与红日一同消融,又常常映照着彩绸的窗纱。
它怀抱明亮而不隐藏,包含纯净似乎空无一物。
它的气息如同庭院的霜冻积累,光芒像是台阶上的月光残留。
早晨它凌驾于飞鹊镜之上,夜晚照亮了聚集的萤火虫书卷。
如果拿它与你相比,你的清心寡欲还比不上它呢。

注释

玉壶:此处指盛冰的玉质容器,象征高洁。
素冰:白冰,象征纯洁。
销丹日:红日消融,象征时间流逝。
绮疏:彩绸的窗纱,象征华美之物。
抱明:保持明亮。
含净外疑虚:外表纯净,似乎空无一物,形容冰的清澈透明。
庭霜积:庭院中的霜,象征寒冷与清洁。
砌月馀:台阶上的月光残留,形容月光的持久。
飞鹊镜:古代传说中的宝镜,象征明镜。
聚萤书:聚集的萤火虫照亮书卷,象征勤奋夜读。
夫君:此处指诗中的主人公,可能是对清心寡欲的人的称呼。
清心:心境清静,没有杂念。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作品,名为《清如玉壶冰》。从诗中可以看出,王维通过对玉壶中冰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纯净高洁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玉壶何用好,偏许素冰居。" 这两句诗意在于赞美玉壶中的冰清至极,似乎玉壶本身不如其中的冰那么珍贵,这里的“偏许”表达了一种偏爱之情。

"未共销丹日,还同照绮疏。" “丹日”指的是炎热的太阳,而“绮疏”则是窗棂上的装饰。这两句诗强调了冰的清凉,即使在夏日也不会融化,而且还能与精致的窗棂相映照,增添了几分清冷之美。

"抱明中不隐,含净外疑虚。" 这里“抱明”指的是玉壶中的冰拥抱着光明,而“含净”则是指玉壶本身的纯洁。这两句诗表达了冰和玉壶都具有高度的透明与清澈,不掩藏其内在之美。

"气似庭霜积,光言砌月馀。" “庭霜”比喻为早晨的露水,“砌月”则是指月光下的影像。这两句诗通过将玉壶中的冰与天然界的霜和月光相比较,进一步强化了其清冷与洁净的特质。

"晓凌飞鹊镜,宵映聚萤书。"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图景:早晨时分,鹊鸟在玉壶边飞翔,其影像投射在镜中;到了夜晚,萤火虫聚集在书案上。这不仅是对光线变化的细腻描写,也象征着时间的流转和静谧的生活氛围。

"若向夫君比,清心尚不如。"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冰”这般纯洁事物的崇拜之情,即使是最为高洁的人,也无法与之相比。这也反映出诗人对精神境界追求的极致。

王维在这里通过玉壶中的冰,展示了一种超脱尘世、清净无染的心灵状态。

收录诗词(382)

王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任太乐丞。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名和字的由来。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字:摩诘
  • 籍贯: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
  • 生卒年:721年

相关古诗词

寓言二首(其一)

朱绂谁家子,无乃金张孙。

骊驹从白马,出入铜龙门。

问尔何功德,多承明主恩。

斗鸡平乐馆,射雉上林园。

曲陌车骑盛,高堂珠翠繁。

奈何轩冕贵,不与布衣言。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游悟真寺

闻道黄金地,仍开白玉田。

掷山移巨石,咒岭出飞泉。

猛虎同三径,愁猿学四禅。

买香然绿桂,乞火踏红莲。

草色摇霞上,松声汎月边。

山河穷百二,世界接三千。

梵宇聊凭视,王城遂渺然。

灞陵才出树,渭水欲连天。

远县分诸郭,孤村起白烟。

望云思圣主,披雾隐群贤。

薄宦惭尸素,终身拟尚玄。

谁知草庵客,曾和柏梁篇。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游感化寺

翡翠香烟合,琉璃宝地平。

龙宫连栋宇,虎穴傍檐楹。

谷静唯松响,山深无鸟声。

琼峰当户拆,金涧透林明。

郢路云端迥,秦川雨外晴。

雁王衔果献,鹿女踏花行。

抖擞辞贫里,归依宿化城。

绕篱生野蕨,空馆发山樱。

香饭青菰米,嘉蔬绿笋茎。

誓陪清梵末,端坐学无生。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赋得秋日悬清光

寥廓凉天静,晶明白日秋。

圆光含万象,碎影入闲流。

迥与青冥合,遥同江甸浮。

昼阴殊众木,斜影下危楼。

宋玉登高怨,张衡望远愁。

馀辉如可托,云路岂悠悠。

形式: 排律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