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秋日悬清光

寥廓凉天静,晶明白日秋。

圆光含万象,碎影入闲流。

迥与青冥合,遥同江甸浮。

昼阴殊众木,斜影下危楼。

宋玉登高怨,张衡望远愁。

馀辉如可托,云路岂悠悠。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翻译

空旷的秋天空中静静的,明亮的太阳照耀着秋天。
圆圆的日光包含万物的影子,破碎的倒影投入宁静的水流。
它远远地与蓝天相接,仿佛与遥远的江面一同漂浮。
白天的阴影与众多树木不同,斜斜的影子投在高楼上。
宋玉登高而生哀怨,张衡远望而生忧愁。
若能寄托于余晖,通往云端的路难道会遥远吗?

注释

寥廓:广阔无边。
凉天:指秋天的天空。
晶明:明亮清澈。
圆光:指太阳的光芒。
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
碎影:指阳光在水中的碎裂倒影。
闲流:平静的水流。
迥:遥远。
青冥:天空。
江甸:江边的平原。
昼阴:白天的阴影。
危楼:高楼。
宋玉: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以《九辩》表达哀怨之情。
张衡:东汉时期的文学家、科学家,曾写有《思玄赋》表达忧愁。
馀辉:夕阳的余光。
云路:比喻通往高远或理想之地的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清凉的景象,寥廓(空旷)和晶明白(明净)的字眼营造出一种开阔而纯净的视觉效果。"圆光含万象"则是从天文学的角度来描述太阳或月亮的光芒,包容了无数景物,而"碎影入闲流"则表现了一种自然界中光与水的和谐共生。

诗人通过"迥与青冥合"和"遥同江甮浮"这两句,描绘出天空与大地、远处山川与近在眼前的江水之间的交融与统一。"昼阴殊众木"和"斜影下危楼"则细腻地刻画了树木投射下的阴凉以及夕阳西沉时光线斜射下来的情景。

接着,诗人提及宋玉登高怨(感慨)和张衡望远愁,这是通过古代文人宋玉和张衡的典故,来表达自己登高望远时的孤独与悲凉。最后,"馀辉如可托"和"云路岂悠悠"则是诗人对那已逝去的光辉和遥不可及的云端之路所持有的无尽感慨。

整首诗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以及借助古代文人的情怀表达了诗人自己对于时间流逝、光阴荏苒的感悟。

收录诗词(382)

王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任太乐丞。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名和字的由来。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字:摩诘
  • 籍贯: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
  • 生卒年:721年

相关古诗词

赠东岳焦鍊师

先生千岁馀,五岳遍曾居。

遥识齐侯鼎,新过王母庐。

不能师孔墨,何事问长沮。

玉管时来凤,铜盘即钓鱼。

竦身空里语,明目夜中书。

自有还丹术,时论太素初。

频蒙露版诏,时降软轮车。

山静泉逾响,松高枝转疏。

支颐问樵客,世上复何如。

形式: 排律 押[鱼]韵

赠焦道士

海上游三岛,淮南预八公。

坐知千里外,跳向一壶中。

缩地朝珠阙,行天使玉童。

饮人聊割酒,送客乍分风。

天老能行气,吾师不养空。

谢君徒雀跃,无可问鸿濛。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丁宇田家有赠

君心尚栖隐,久欲傍归路。

在朝每为言,解印果成趣。

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

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

开轩御衣服,散帙理章句。

时吟招隐诗,或制闲居赋。

新晴望郊郭,日映桑榆暮。

阴昼小苑城,微明渭川树。

揆予宅闾井,幽赏何由屡。

道存终不忘,迹异难相遇。

此时惜离别,再来芳菲度。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山茱萸

朱实山下开,清香寒更发。

幸与丛桂花,窗前向秋月。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