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十二首

不落元勋第二筹,居然渭老辅西周。

楚兵悲散八千众,汉业兴传四百秋。

王佐忍从黄石教,仙风巧托赤松游。

功成多少封侯者,几见先机退急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论古十二首》中的某一首,由清代诗人章甫所作,通过历史人物与事件的对比,探讨了功名与智慧之间的关系。诗中提到的人物“渭老”可能指的是姜太公,即姜子牙,他辅佐周文王、周武王,最终帮助周朝建立,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首句“不落元勋第二筹”,意指在众多杰出功臣中,此人虽非第一,但其贡献同样卓越,位列第二,暗示其地位与影响力不容小觑。接着,“居然渭老辅西周”,进一步点明此人为姜太公,他在西周建国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是历史上公认的贤相。

“楚兵悲散八千众,汉业兴传四百秋。”这两句对比了楚国与汉朝的兴衰,楚国的八千勇士最终散去,而汉朝则在四百年后建立了强大的帝国。这里暗含着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个人命运与时代洪流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

“王佐忍从黄石教,仙风巧托赤松游。”这两句提到的是黄石公与赤松子的故事,黄石公将兵书《黄石篇》传授给张良,赤松子则是传说中的仙人,常游于人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智慧与超脱世俗追求的理解,即真正的智者能够从历史与自然中汲取智慧,而不被世俗功利所束缚。

最后,“功成多少封侯者,几见先机退急流。”这两句是对功成名就者的反思,指出在功成名就的背后,有多少人能够识得先机,懂得适时退让,避免陷入急流险境。这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是对现实世人的劝诫,提醒人们在追求功名的同时,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懂得适时的智慧选择。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描绘与对比,探讨了智慧、功名与人生选择之间的深刻关系,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独到见解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439)

章甫(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论古十二首

富春山里爱吾庐,箕颍幽风太古初。

贵重不关天子友,清高偏在钓人居。

庙堂咄咄宁相助,烟水茫茫只自如。

物色羊裘终弗仕,东京气节此权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论古十二首

穷荒异域使臣孤,苦守坚贞绝世无。

最恼偷生降卫律,肯同惜死屈匈奴。

万千里外持君节,十九年中困牧夫。

幽窖吞旃还徙海,芳名赢得一忠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论古十二首

高结茅庐何处寻,卧龙冈山卧龙吟。

出身俨受耕莘聘,造福如施梦弼霖。

巾扇风流师相业,桑田淡泊圣贤心。

小儒不识王功大,管乐齐观说到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论古十二首

才学巍然迥出群,南阳名士汉元勋。

师名伐魏忠垂史,志切安刘义薄云。

气数原知非一统,江山莫说只三分。

请看二士阴平度,犹显先机在定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