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祈伊中秋不见月四首(其三)

中秋万里共阴晴,曾记坡翁最善评。

谁信九霄风雨外,群仙正赏月华明。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翻译

在中秋之夜,无论万里之遥,人们都能共享阴晴的景色。
还记得苏东坡,他最擅长评价这样的景象。

注释

万里:形容距离遥远。
共:共同,共享。
阴晴:指月亮的阴晴圆缺。
坡翁:指苏轼,因其号东坡居士。
善评:擅长评价。
谁信:谁能相信。
九霄:天空的最高处,这里泛指天外。
风雨外:风雨之外的地方。
群仙:众多神仙。
月华明:明亮的月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诗人陆文圭所作的《王祈伊中秋不见月四首》中的第三首。诗人以中秋赏月为背景,通过想象和引用苏东坡(坡翁)的评价,表达了对万里之外中秋景象的遐想。

首句“中秋万里共阴晴”描绘了中秋节时,无论身处何方,人们都能感受到天空的阴晴变化,这是中秋时节共同的自然景观。次句“曾记坡翁最善评”则提及苏东坡对于月亮的评价,暗示他对月亮有着独到见解。

后两句“谁信九霄风雨外,群仙正赏月华明”富有浪漫色彩,诗人想象在遥远的天宫中,即使有风雨,神仙们依然能够欣赏到明亮的月光。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月色的向往,也寓含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人间与仙境的对比。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中秋赏月为引子,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理想世界的憧憬,体现了宋末元初诗歌的意境之美。

收录诗词(625)

陆文圭(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代文学家。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 字:子方
  • 号:墙东
  • 籍贯:江阴(今属江苏)
  • 生卒年:1252~1336

相关古诗词

王祈伊中秋不见月四首(其二)

家家望月试停杯,怪底浓云拨不开。

身入广寒人不见,却从袖里裹将来。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王祈伊中秋不见月四首(其一)

秋空碾上一轮冰,积雨连宵洗更清。

纵有浮云容易散,吹开不待管弦声。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丘庄多稼楼二首(其二)

万亩耕耘卒岁勤,可曾一饱慰农人。

催租令急如风火,输入官仓化腐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丘庄多稼楼二首(其一)

楼上西风野望时,冥冥禾黍没高低。

劝农使者来行水,还凭朱栏忆旧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