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声伯窗前孤桐

只期翠影在窗栊,岂谓年馀到碧空。

自笑襟期惟我似,饱谙霜雪与君同。

千岩夜月双溪外,一曲晚天横笛中。

且向幽斋伴清致,会看廊庙奏薰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只希望那绿色的身影映在窗户上,没想到过了这么久能来到这碧蓝的天空。
自己嘲笑自己,只有我这样的胸怀,经历过风霜雨雪,与你共享这些经历。
夜晚在千座山岩之外的双溪边,一曲笛声在傍晚的天空回荡。
暂且在幽静的小屋中享受清雅的生活,将来定能看到朝廷中吹起和煦的春风。

注释

只期:期待。
翠影:绿色的影子,可能指竹子或植物。
窗栊:窗户。
岂谓:岂料,没想到。
年馀:一年多。
碧空:蔚蓝的天空。
自笑:自我嘲笑。
襟期:胸怀,志向。
惟我似:只有我如此。
饱谙:深深体验过。
霜雪:比喻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君:你。
千岩:千座山岩。
夜月:夜晚的月亮。
双溪:两条溪流。
一曲:一首。
横笛:横吹笛子。
幽斋:幽静的小屋。
清致:清雅的情趣。
廊庙:朝廷。
奏薰风:吹起和煦的风,比喻政绩良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状态。开篇“只期翠影在窗栊,岂谓年馀到碧空”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静谧环境的向往,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受。翠影指的是树木的倒影,窗栊则是古代住宅中的格子窗户,这里暗示了一种隔绝尘世的意境。年馀到碧空,则是在表达岁月匆匆,而自己却未能达成某种心愿。

接着,“自笑襟期惟我似,饱谙霜雪与君同”两句中,诗人似乎在自嘲自己的执着和孤独。这里的“襟期”指的是胸襟中的抱负和憧憬,而“饱谙霜雪与君同”则是在说自己与自然界中的霜雪为伴,这种境界在当时可能被视作一种非凡的孤高。

“千岩夜月双溪外,一曲晚天横笛中”两句,则是诗人对夜景的描绘。千岩指的是无数的山峰,夜月则是在强调那份静谧与明亮的并存,而“一曲晚天横笛中”则是在表达一种超然物外的艺术享受。

最后,“且向幽斋伴清致,会看廊庙奏薰风”两句,是诗人对未来生活状态的一种期待。幽斋指的是偏僻的书房或小屋,而“伴清致”则是在强调一种清净无为的生活理念。廊庙是古代宗教场所,奏薰风则可能是一种仪式上的音乐,这里则是在表达对精神寄托和心灵安顿的一种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孤独与超脱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界和艺术享受的深厚情感。

收录诗词(271)

张九成(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游南路菩提寺次刁文叔韵

高僧居物外,有户昼常扃。

海阔知天大,泉甘识地灵。

一帘春月静,数点列山青。

便卜归欤计,移文休勒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题大庾新楼呈郑仲远年契

忆昔衡门不胜愁,忽惊甍栋半空浮。

朝披爽气山围坐,夜发清吟月满楼。

公事早休帘迥昼,圜扉常静草连沟。

已闻名姓传天上,行看骑鲸隘九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题竹轩(其二)

听说竹轩趣,清幽尽此房。

春禽一声杳,夏簟五更凉。

落雪鸣寒玉,啼螀泣古簧。

因君诗意到,欲罢不能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题竹轩(其三)

平生酷爱竹,日日到斋房。

高节霜松老,清阴璧月凉。

朝来宿烟雨,夜半奏笙簧。

隐几如有得,尘凡一笑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