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闷

四海十年不解兵,犬戎也复临咸京。

失道非关出襄野,扬鞭忽是过胡城。

豺狼塞路人断绝,烽火照夜尸纵横。

天子亦应厌奔走,群公固合思升平。

但恐诛求不改辙,闻道嬖孽能全生。

江边老翁错料事,眼暗不见风尘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翻译

十年来四海未曾停战,犬戎又侵犯了咸京。
丧失道义并非始于襄阳,扬鞭疾驰却路过胡人之城。
豺狼横行,行人断绝,烽火照亮夜晚,尸首遍地。
天子想必已厌倦逃亡,百官理应渴望太平。
只担心苛政如故,宠臣仍能保全自身。
江边老翁看错了形势,眼睛昏花,看不见世事纷扰。

鉴赏

此诗描绘了战争频仍、民生凋敝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与对未来命运的忧虑。首句“四海十年不解兵”表明长期的战乱没有停止,带来了巨大的苦难。紧接着“犬戎也复临咸京”指出敌人又一次威胁到了都城。这两句反映了当时战争频繁、民众深受其害的现实。

中间部分“失道非关出襄野,扬鞭忽是过胡城。豺狼塞路人断绝,烽火照夜尸纵横”生动地描绘了战乱中的荒凉景象和民众的悲惨遭遇。这里的“失道非关出襄野”可能暗指统治者迷失了正确的治国之道,而“扬鞭忽是过胡城”则显示战争的频繁与突然。接下来的两句则形象地展现了战乱中路途断绝、死亡遍野的情景。

后半部分“天子亦应厌奔走,群公固合思升平”表达了诗人对皇帝及其臣子的期望,即希望他们能厌倦无休止的战争,共同谋求国家的安定与和平。紧接着“但恐诛求不改辙,闻道嬖孽能全生”则流露出诗人对于那些贪图暴利、不思悔改之人的担忧,同时也透露了一线希望,即听说有些幸存者能够保全性命。

最后两句“江边老翁错料事,眼暗不见风尘清”以一位老翁的视角,表达了对世事的无奈与悲哀。这位老翁可能是诗人自己,也可能是一种象征,他的视力模糊,无法看清周围的纷争和污浊,这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迷茫与失望。

总体来说,此诗通过对战争后果的生动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安危、民众苦难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怀。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催宗文树鸡栅

吾衰怯行迈,旅次展崩迫。

愈风传乌鸡,秋卵方漫吃。

自春生成者,随母向百翮。

驱趁制不禁,喧呼山腰宅。

课奴杀青竹,终日憎赤帻。

蹋藉盘案翻,塞蹊使之隔。

墙东有隙地,可以树高栅。

避热时来归,问儿所为迹。

织笼曹其内,令入不得掷。

稀间可突过,觜爪还污席。

我宽蝼蚁遭,彼免狐貉厄。

应宜各长幼,自此均勍敌。

笼栅念有修,近身见损益。

明明领处分,一一当剖析。

不昧风雨晨,乱离减忧戚。

其流则凡鸟,其气心匪石。

倚赖穷岁晏,拨烦去冰释。

未似尸乡翁,拘留盖阡陌。

形式: 古风

塞芦子

五城何迢迢,迢迢隔河水。

边兵尽东征,城内空荆杞。

思明割怀卫,秀岩西未已。

回略大荒来,崤函盖虚尔。

延州秦北户,关防犹可倚。

焉得一万人,疾驱塞芦子。

岐有薛大夫,旁制山贼起。

近闻昆戎徒,为退三百里。

芦关扼两寇,深意实在此。

谁能叫帝阍,胡行速如鬼。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明!

十年戎马暗万国,异域宾客老孤城。

渭水秦山得见否?人今罢病虎纵横!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新安吏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