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山

祇因寻胜到林泉,四抱回峰万景连。

僧过不知山隐寺,客来方见洞开天。

浮屠照水光相映,古木临崖影倒悬。

风露了非人世界,恍疑身似洞中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只因寻找美景来到山林,四周环绕的山峰连绵不断,景色万千。
僧侣经过并未察觉隐藏的寺庙,只有来访的客人方能发现洞开的天门。
佛塔倒映在水中,光影相互映照,古老的树木靠近悬崖,树影倒悬。
清风明月,仿佛揭示了一个超凡脱俗的世界,让人恍惚觉得自己像是洞中的仙人。

注释

祇:只。
寻胜:寻找美景。
林泉:山林泉水。
四抱:四周环绕。
回峰:环绕的山峰。
万景:景色万千。
僧过:僧侣经过。
山隐寺:隐藏的寺庙。
洞开天:洞开的天门。
浮屠:佛塔。
光相映:光影相互映照。
古木:古老的树木。
临崖:靠近悬崖。
影倒悬:树影倒悬。
风露:清风明月。
了非人世界:超凡脱俗的世界。
恍疑:恍惚觉得。
洞中仙:洞中的仙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向往。"祇因寻胜到林泉"一句,通过“寻胜”二字,传递出一种探幽访胜、追求心灵寄托的情怀。"四抱回峰万景连"则展现了山势的蜿蜒回转和丰富多变的景致。

接下来的"僧过不知山隐寺,客来方见洞开天",通过对比“僧”与“客”的不同视角,揭示出山中寺院的隐秘和探访时的惊喜。这里不仅描绘了景物,也映射出了人的情感体验。

"浮屠照水光相映,古木临崖影倒悬"两句,则是对自然景观进行细腻刻画。"浮屠"指的是佛塔,其与水面相互辉映,增添了一份神圣而宁静的气息。而“古木临崖影倒悬”则生动地展现了树木在山崖边缘伸展的姿态,以及它们倒映在水中的影子。

最后两句"风露了非人世界,恍疑身似洞中仙"表达了诗人融入自然、超脱尘世的情感。"非人世界"暗示着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而"恍疑身似洞中仙"则是对这种境界的美好向往,似乎诗人自己也成了那山中的仙境里的一部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丰富的想象力。

收录诗词(1)

石亨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沃洲山字岩

前辈高风不可追,自来陵谷互推移。

却怜当日题名者,不及征南办两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钓台

桐江波上一羊裘,钓得声名隘九州。

天子曷尝遗故旧,先生不肯事王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一剪梅.送晁驹父

萍水相逢无定居。同在他乡,又问征途。

离歌声里客心孤。花尽园林,水满江湖。

烟树微茫带岸蒲。何处长沙,何处洪都。

要知安稳到家无。千里征鸿,一纸来书。

形式: 词牌: 一剪梅

卜算子(其三)

折得月中枝,坐惜青春老。

及至归来能几时,又踏关山道。满眼秋光好。

相见应须早。若趁重阳不到家,只怕黄花笑。

形式: 词牌: 卜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