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寺僧报更生佛祠前生瑞竹有怀故园三首(其二)

闻道故园生瑞竹,令人归兴满江干。

扁舟不畏瞿塘险,匹马谁云蜀道难。

杜甫溪头花匼匝,孔明庙里柏阑珊。

新堂题作归欤字,定得临江把钓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虞集的《仁寿寺僧报更生佛祠前生瑞竹有怀故园三首(其二)》,以瑞竹为引子,抒发了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之情。

首句“闻道故园生瑞竹”,诗人听闻故乡生长着吉祥之竹,内心涌起归乡的渴望。接着,“令人归兴满江干”一句,描绘出诗人满心的归乡意念,仿佛整个江边都充满了他归家的期待。

“扁舟不畏瞿塘险,匹马谁云蜀道难。”这两句运用对比手法,通过想象中的扁舟与匹马,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向往,不惧艰难险阻。瞿塘峡的险峻和蜀道的崎岖,在诗人心中已不再是障碍,反而成为归途中的风景。

“杜甫溪头花匼匝,孔明庙里柏阑珊。”这两句引用了杜甫和诸葛亮的故事,借以表达诗人对古代文人墨客的敬仰,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故乡风土人情的怀念。杜甫在溪边赏花,孔明庙里的柏树则象征着智慧与忠诚,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人对故乡美好回忆的一部分。

最后,“新堂题作归欤字,定得临江把钓竿。”诗人设想在新建的厅堂上题写“归欤”二字,表达了强烈的归乡愿望,并且预想在江边垂钓,享受宁静的田园生活。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瑞竹的生长激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通过历史人物的引用增添了诗意的深度,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回归田园生活的向往,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473)

虞集(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 字:伯生
  • 号:道园
  • 生卒年:1272~1348

相关古诗词

仁寿寺僧报更生佛祠前生瑞竹有怀故园三首(其三)

闻道故园生瑞竹,吾家孙子好归看。

佛祠竟日春阴覆,先陇多年暮雨寒。

门户凄凉嗟老病,乡关迢递报平安。

重来慎勿劳余梦,驷马桥边据马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别国史院鳌峰石

执戟扬郎久不迁,频年从幸到甘泉。

赐归特许先三日,作赋时令奏一篇。

翠勺娱人花带露,貂裘倚马草横烟。

殷勤为谢堂前石,何处来秋共月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谢书巢惠梅花

巢翁远送梅花树,正在东风四日前。

红萼无言馀旧雪,白头相见又新年。

喜从嘉树来江雨,忆共香粳上海船。

春夜不眠宾客醉,只留孤鹤伴清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再用韵简巢翁

岂无尊酒梅花侧,闻道长斋绣佛前。

方阁护云宜煖日,小车冲雪称高年。

颇辞阁下金莲炬,但乞湖中罨画船。

约取巢翁携鹤去,鬓毛同白不争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