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日焦山留宿

岁为兹山一再登,渡头飞阁独相凭。

云生江海交流处,人在松萝最上层。

残雪既能留野客,春风先与报山僧。

凭谁邀上东岩宿,更约花时命杖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翻译

这一年我两次登上这座山,独自在渡口的高阁上倚望。
云雾在江海交汇的地方升起,我站在松萝覆盖的最高层。
残雪还留着野外的过客,春风则提前告知山中的僧人。
谁能邀请我去东岩过夜?我还想在花开时节,拄杖藤而行。

注释

岁:年。
兹:此。
再:两次。
登:登山。
渡头:渡口。
飞阁:高阁。
独:独自。
相凭:倚靠。
云生:云雾升起。
江海:江与海。
交流:交汇。
处:地方。
人:我。
松萝:松树和藤萝。
最上层:最高处。
上:到。
残雪:残留的雪。
野客:野外的客人。
春风:春风。
先与报:提前告知。
山僧:山中的僧人。
邀:邀请。
东岩:东岩。
宿:过夜。
更约:还约定。
花时:花开的季节。
命杖藤:拄杖藤前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蔡肇在立春之日游历焦山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山水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句“岁为兹山一再登”写诗人每年都会来此登山,流露出对焦山的深情厚谊。次句“渡头飞阁独相凭”描绘了诗人独自倚靠在渡口的高阁上,享受着山水间的宁静。

第三句“云生江海交流处”通过江海交汇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深远,诗人仿佛融入其中,感受天地交融的意境。第四句“人在松萝最上层”进一步描绘了诗人身处松萝覆盖的山顶,显得超凡脱俗。

第五句“残雪既能留野客”写出了冬末春初的景色,残雪犹存,却也欢迎着诗人的到来,显示出季节的交替与生命的延续。最后一句“春风先与报山僧”以拟人手法,表达出春天的气息已先于春风吹向山中的僧侣,预示着生机盎然的到来。

结尾两句“凭谁邀上东岩宿,更约花时命杖藤”诗人期待有人能一同在东岩过夜,甚至预约在花开之时,拄杖藤而行,流露出对闲适隐逸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真挚,富有画面感,充分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收录诗词(103)

蔡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再和慎思俯和少年真善事之句

百万防秋去,军容凛将闱。

请排云鸟出,尽猎犬羊归。

老息阴符读,慵便直裰衣。

邓侯多衮兴,时命不予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次韵周开祖九日登金山

恨不从公此日游,凭陵天堑棹黄头。

江回巨浸吞三岛,云破危栏览数州。

故事能追彭泽亮,清谈思对漆园周。

黄花白酒鲈鱼晚,别有江南一段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次韵慎思贻无咎文潜诵诗

卧听高斋落叶风,清诗交咏想晨钟。

故人厚意论千载,正始遗音仅一逢。

胶漆初期在俄顷,云龙莫恨不相从。

芸房深锁秋香冷,郁郁葱葱佳气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至学省作

平生扰扰复胶胶,学省重来岁又交。

骑马醉遭官长骂,读书惭被学生嘲。

何为眷恋米三斗,便可经营宅一茅。

好买江干千个竹,待看烟雨长春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肴]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