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其三)奇番总管周耐轩生日

春入番江雨。满湖山、莺啼燕语,前歌后舞。

闻道行骢行且止,却听谯楼更鼓。

正未卜,阴晴同否。

老子胸中高小范,这精神、堪更开封府。

新治足,旧民苦。扁舟浩荡乘风去。

看莱衣、思贤堂上,寿觞朝举。

六十二三前度者,敢望香山老傅。

又过了、午年端午。

采采菖蒲三三节,寄我公、矫矫扶天路。

重归衮,到相圃。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鉴赏

这首诗名为《金缕曲(其三)》,作者是宋末元初的诗人刘辰翁,写于周耐轩生日。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祝寿诗。

"春入番江雨。满湖山、莺啼燕语,前歌后舞。" 这几句描绘了一个生机勃发的春日景象,春风带来细雨,湖光山色之间充满了鸟鸣和燕子的欢畅歌唱,以及人們前歌后舞的欢庆场面。

"闻道行骢行且止,卻聽譙樓更鼓。正未卜,陰晴同否。" 这几句则透露出一种期待与不安的情绪,诗人似乎在等待着某种消息,同时也表现出对未来天气变化的不确定感。

"老子胸中高小范,這精神、堪更開封府。新治足,舊民苦。扁舟浩荡乘風去。" 这几句中,"老子"可能指的是周耐轩,诗人赞美他的胸怀广大,如同古代的开封府,而"新治足、旧民苦"则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人民的艰难处境。"扁舟浩荡乘风去"则是诗人表达自己要乘着这股风潮前行的决心。

"看莱衣、思贤堂上,壽觞朝舉。六十二三前度者,敢望香山老傅。又過了、午年端午。" 这几句里,诗人提到了莱衣和思贤堂,或许是指某种特定的场合或礼仪,"寿觞朝举"表明这是一个庆祝长寿的场景。"六十二三前度者"可能是在说周耐轩的年龄,而"敢望香山老傅"则是诗人对他的敬仰之情。"又过了、午年端午"则说明时间已经过去了传统节日端午。

"采采菖蒲三三節,寄我公、矫矫扶天路。重归衮,到相圃。" 最后几句中,诗人用到了菖蒲的意象,这是一种常见于端午节的植物,而"矫矫扶天路"则是对周耐轩不懈追求、坚定前行的一种比喻。"重归衮,到相圃"可能是在描绘某个具体的地方或情景。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周耐轩的崇敬之心,以及对其高尚品格和坚定意志的赞美。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人民的苦难,但诗人更多地是通过积极向上的情绪来表达希望和祝福。

收录诗词(563)

刘辰翁(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须溪。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 字:会孟
  • 籍贯: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
  • 生卒年:1233.2.4—1297.2.12

相关古诗词

金缕曲(其十六)古岩和去年九日约登高韵,再用前韵

破帽吹愁去。绕郊墟、残灰败壁,冷烟斜雨。

舞马梦惊城乌起,散作童妖灶语。

漫说与、谢仙一句。

犹记醉归西州路,问行人、望望骊烽误。

几未失,丧公屦。高高况是兴亡处。

望平沙、落日湖光,暗淮沈楚。

寂寞西陵歌又舞,疑冢嵯峨新土。

黯牛笛、参差归路。

试问文君容赊否,待东篱、更就黄花浦。

拚酩酊,涴蓝缕。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金缕曲(其十三)壬午五日

叶叶跳珠雨。里湖通、十里红香,画桡齐举。

昨梦天风高黄鹄,下俯人间何许。

但动地、潮声如鼓。

竹阁楼台青青草,问木棉、羁客魂归否。

盘泣露,寺钟语。梦回酷似灵均苦。

叹神游、前度都非,明朝重五。

满眼离骚无人赋,忘却君愁吊古。

任醉里、乌乌缕缕。

渺渺茂陵安期叟,共鄗池、夜别还于楚。

采涧绿,久延伫。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金缕曲(其八)和潭东劝饮寿觞

拍瓮春醅动。洞庭霜、压绿堆黄,林苞堪贡。

况有老人潭边菊,摇落赏心入梦。

数百岁、半来许中。

儿女牵衣团栾处,绕公公、愿献生申颂。

公性歰,待重风。人生一笑何时重。

奈今朝、有客无鱼,有鱼留冻。

何似尊前斑斓起,低唱浅斟齐奉。

也不待、烹龙炰凤。

此会明年知谁健,说边愁、望断先生宋。

醒最苦,醉聊共。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金缕曲(其六)寿陈静山

昨醉君家酒。从今十万八千场,未疏老友。

人道水仙标格俊,不许梅花殿后。

但赢得、一年年瘦。

迤逦聚星楼上雪,待天风、浩荡重携手。

酌君酒,献君寿。年前春入燕台柳。

看联翩、四辈金鞭,长楸承受。

岂有中朝瓯覆久,更落闽山海口。

端自有、玉堂金斗。

我喜明年申又酉,但乞浆、所得皆醇酎。

拚醉里,送行昼。

形式: 词牌: 贺新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