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和贾明叔侯陟明二侍郎瑞香二首(其二)

深院重帘数尺墙,对花何必竟烧香。

九龄风度高难挹,举世纷纷漫笏囊。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翻译

深深的庭院里,厚重的窗帘遮挡着几尺高的墙,对着花儿,又何必一定要烧香呢。
年仅九岁的孩子,风采出众难以亲近,世间纷扰,他却淡然处之,不把权势看在眼里。

注释

深院:指封闭或幽深的庭院。
重帘:厚重的窗帘。
数尺墙:几尺高的墙。
对花:对着花儿。
何必:何必必要。
竟烧香:过分地烧香祭祀。
九龄:指年纪幼小。
风度:风采、气质。
高难挹:出众难以亲近。
举世:整个世界。
纷纷:纷乱众多。
漫笏囊:随意地放在笏袋中,表示不看重权势。

鉴赏

这两句诗出自北宋时期的文学家王之道之手,体现了诗人对待自然、生活态度的一种审美情趣和哲理思考。

“深院重帘数尺墙,对花何必竟烧香。” 这两句通过描绘深院内重叠的帷幕与高墙,以及主人对花不必烧香的行为,展现了诗人追求自然、简约生活的一种态度。这里所谓“数尺墙”既可理解为物理上的隔绝,也隐喻着心灵的自守与宁静。而“对花何必竟烧香”则表达了一种顺应自然,不矫揉造作的情怀,强调了内心的淡泊和对自然美好事物的直接欣赏。

“九龄风度高难挹,举世纷纷漫笏囊。” 这两句诗则通过描绘九岁孩童的天真烂漫与整个世界的纷乱复杂,反映了诗人对纯真、自然之美的追求以及对周遭世界的深刻洞察。这里的“九龄风度高难挹”暗示着孩童的纯净无暇难以捕捉,而“举世纷纷漫笏囊”则揭示了成人世界的复杂多变,两相对比,凸显出诗人对于纯真自然之美的向往与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内心的自守、对自然之美的直接欣赏和追求,以及对周遭世界的深刻洞察,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的高洁情怀和艺术修养。

收录诗词(1042)

王之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籍贯:庐州濡须

相关古诗词

追和贾明叔侯陟明二侍郎瑞香二首(其一)

日午高人睡正浓,幽香初破碧山红。

忽然梦觉寻无处,会有东来一阵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送心上人

西城畦稼卧黄云,似说千门许见分。

驴载马驮应不厌,一?牙齿正须君。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送浮屠宗立东游二首(其二)

西走漫偿行脚债,南游聊勘坐禅翁。

不知色力能强健,又复观潮过浙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送浮屠宗立东游二首(其一)

抚掌相逢一笑同,自言参学百无功。

蜜甜忘却十年苦,雷吼嚇成三日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