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赫曦台

三湘隽士讲研地;四海学人向往中。

形式: 对联

鉴赏

此诗描绘了岳麓书院赫曦台的盛况与魅力,展现了其作为学术交流中心的地位,以及对各地学者的吸引力。

“三湘隽士讲研地”,开篇点明岳麓书院是三湘地区文人墨客汇聚、深入研讨学问之地。这里的“三湘”泛指湖南地区,而“隽士”则指才华出众的学者,形象地描绘出书院内学者云集、学术氛围浓厚的景象。

“四海学人向往中”,接着指出岳麓书院不仅在本地享有盛名,更是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学者前来学习和交流。这一句强调了岳麓书院在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力,以及它作为知识殿堂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生动地展现了岳麓书院作为学术圣地的独特魅力,以及它在促进文化交流、推动学术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

收录诗词(17)

左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蘅友。乾隆进士。以知县官安徽,治行素著,能得民心。嘉庆间,官至湖南巡抚。辅工诗词古文,著有《念菀斋诗、词、古文、书牍》五种,传于世

  • 号:杏庄
  • 籍贯:江苏阳湖
  • 生卒年:1751—1833

相关古诗词

岳麓书院赫曦台

合安利勉而为学;通天地人之谓才。

形式: 对联

挽曾国荃联

与国咸休,勋名视文正文襄为一;

奇功不世,灵爽在三江三晋之间。

形式: 对联

挽郭嵩焘联

两三年岭南持节,九万里夷岛浮槎,独著经纶光海宇;

与文孙为婚弟兄,视不才若亲孙子,那堪乡国失耆英。

形式: 对联

挽彭玉麟联

艰难扶半壁河山,更功定归来,莪莪讲舍,俯瞰东洲,剧怜横海登坛,三载趋承嫌我晚;

慷慨建中军旗鼓,当兵疲饷绌,岌岌岩疆,独撑南服,却憾和戎误国,六年老病惜公迟。

形式: 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