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陕西提刑陆介夫学士

轻车驰入关,秋色秦山厚。

太华如相欣,高峰招以手。

千古此路中,岂不名宦有。

何日历陇城,旧羌迎马首。

铜盘荐酥酪,皮服行牛酒。

边风与边月,冷落谙应久。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翻译

轻便的车辆疾驰进入关隘,秋天的景色让秦山显得更加深沉。
秦岭的太华山仿佛在欢迎我们,高耸的峰峦仿佛在挥手示意。
千百年来,这条路见证了无数官员的升迁,怎能没有功成名就的机会。
何时能再次走过陇城,让旧时的羌人迎接我的马首。
宴会上,铜盘上摆放着酥酪,穿着皮衣的人们举杯共饮牛酒。
边境的风和月,想必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冷清。

注释

车:轻便的车辆。
驰:疾驰。
秋色:秋天的景色。
秦山:秦岭的山。
太华:太华山。
高峰:高耸的峰峦。
岂:怎能。
名宦:功成名就。
历:走过。
陇城:陇地的城市。
酥酪:酥油和奶酪。
皮服:皮衣。
边风:边境的风。
边月:边境的月。
冷落:冷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送陕西提刑陆介夫学士》,描绘了送别友人陆介夫赴任陕西的情景。首句“轻车驰入关”展现了友人轻装出行,穿越关隘的场景,秋意浓厚的秦山为背景,增添了离别的肃穆气氛。接着,“太华如相欣,高峰招以手”运用拟人手法,将西岳华山人格化,仿佛在欢迎和鼓励陆介夫,表达了对他的祝愿和期待。

诗人感慨“千古此路中,岂不名宦有”,暗示此行对于陆介夫的仕途有着重要意义。他期盼着有一天能再次经过陇城,想象着当地羌族百姓会热情迎接,铜盘上盛满酥酪,皮服下牛酒待客,展现出边地的热情风俗。

最后两句“边风与边月,冷落谙应久”则转而描绘边地的风月,虽然冷清,但诗人深知这种环境对于友人的磨砺作用,暗寓了对友人坚韧品格的期许。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祝福,又有对边塞生活的独特描绘,体现了梅尧臣诗歌的深沉内涵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送临江胥令

初从桃源还,却向竟陵去。

今作中州官,山水不曾饫。

且当传竹枝,莫学乘篮舆。

云木杜鹃时,千岩响行处。

形式: 古风 押[御]韵

送侯寺丞知巩县

伊洛合河流,正临归巩路。

崖壁人畏崩,芹泥岸长固。

山回邑郭见,马入云烟暮。

宰兹虽所淹,况与乡党附。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送侯孝杰殿丞签判潞州

同在洛阳时,交游尽豪杰。

倏忽三十年,浮沈渐磨灭。

惟馀一二人,或位冠夔禼。

我今存若亡,似竹空有节。

人皆欲吹置,老硬不可截。

君自缑山来,别我不畏热。

言作潞从事,家贫禄仕切。

六月上太行,辛勤非计拙。

天当气候凉,清风自骚屑。

虽云数日劳,斗与炎蒸绝。

君本公王孙,才行实修洁。

锵锵发英声,莹莹如佩玦。

是为君子器,终见不渝涅。

相逢未易期,梦寐归鼓枻。

形式: 古风

送俞尚寺丞知蕲春县

应见言风物,于今有贡蛇。

潜踪远蛙黾,饮露上蒹葭。

清洁一如此,伤残都莫涯。

君惟修职业,男耒女缲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