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泉诗

历山岩岩,虞舜宅焉。虞舜徂矣,其神在天。

其德在人,其物在泉。神不可亲,德用不知。

有冽斯泉,下民是祗。泉流无疆,有永我思。

源发于山,施于北河。播于中逵,汇为澄波。

有鳖与鱼,有菱与荷。蕴毒是泄,污浊以流。

埃?消亡,风火灭收。丛木敷荣,劳者所休。

谁为旱灾,靡物不伤。天地耗竭,泉亦沦亡。

民咸不宁,曰不享耶。时雨既澍,百谷既登。

有流泫然,弥坎而升。沟洫满盈,虾黾沸腾。

匪泉实来,帝实顾余。执其羔豚,蘋藻是菹。

帝今在堂,泉复如初。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舜泉诗》,诗人通过对历山(又称虞山)上的舜泉的描绘,表达了对虞舜精神的敬仰和对自然恩赐的感慨。诗中首先描述了舜泉的神圣地位,象征着虞舜的德行和精神长存。接着,诗人通过泉水滋养万物,象征德泽惠及百姓,然而也揭示了水对于生活和环境的重要影响,当干旱来临,泉水成为人们祈求的对象。

诗中还描绘了泉水源头的壮丽景象,以及其对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如丛木茂盛,劳者得以休憩。然而,当自然灾害发生,泉水甚至可能消失,人们质疑是否享受到了应有的福祉。接着,诗人期盼雨水降临,泉水复苏,象征着天帝的恩惠和生活的恢复。

最后,诗人以献祭羔豚和蘋藻的场景,表达对天帝的感激之情,并确认天帝亲自回应了人们的祈祷,使泉水重新焕发生机。整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苏辙对自然与人文关系的思考。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筠州圣祖殿诗(其三)

如日在天,靡国不临。筠虽小邦,其有不歆。

东庑西向,谁昔营之。民昏不知,神以不怀。

形式: 四言诗

筠州圣祖殿诗(其六)

九峰之杉,逍遥之楠。易直且修,弗斫而堪。

新堂有严,四星在南。朝廷之仪,万民所祗。

形式: 四言诗

筠州圣祖殿诗(其二)

于穆圣祖,宅神皇极。降鉴在下,子孙千亿。

羽衣玉佩,旗纛旄节。巍巍煌煌,秩祀万国。

形式: 四言诗

筠州圣祖殿诗(其一)

高安在南,分自豫章。重山复江,鱼鸟之乡。

俗野不文,吏亦怠荒。礼失不知,习为旧常。

形式: 四言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