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日南午,理事相谙更相互。
三门拈向灯笼头,休问他家觅归路。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文准所作的《十二时颂》系列中的第六首。诗中以日常生活中的景象作为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对世间事理的洞察和理解。"日南午"象征着一天中最明亮的时候,寓意事物到了明了清晰的阶段。"理事相谙更相互"则强调了对事物本质的熟悉和相互关联性,如同在灯笼下看清事物的本质,无需过多追寻或询问他人的意见。
"三门拈向灯笼头"进一步深化了这个意象,可能指的是把握住关键,直指事物的核心。"休问他家觅归路"则劝诫人们不必在他处寻求答案,已经明白了自己的道路,即内心的指引。整首诗寓教于乐,富有哲理,体现了禅宗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
不详
半夜子,梦里分明被人使。
连宵合药到天光,起来何处有白芷。
人定亥,老鼠此时正无碍。
忽然灯灭寝堂前,床前咬我靸鞋袋。
尔图我真,又求我赞。我真我赞,两重公案。
家丑不外扬,己德不自谈。寄之以数,六九五十三。
鸟窼吹布毛,老婆为侍者。
今古道虽同,宾峰不然也。
二月三月时,和风满天下。
是处百华开,远近山如画。
歧路春禽喧,高岩春水泻。
头头三昧门,虚明周大野。
好个真消息,书送汝归舍。
衲僧末后句,嘘是何言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