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旋转茅茨蔽雨风,土床蒲荐自雍容。
荣枯过眼人间事,尽付山僧一笑中。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诗人以“旋转茅茨蔽雨风,土床蒲荐自雍容”开篇,通过描述简陋而自然的居住环境,展现了生活的朴素与自在。茅屋虽简陋,却能遮风挡雨,土床与蒲垫的组合,既实用又舒适,体现了诗人对物质生活要求的低度化,更强调内心的满足与平和。
接着,“荣枯过眼人间事,尽付山僧一笑中”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认为世间万物的兴衰荣枯,不过是过眼云烟,不必过于执着或忧虑。将这些看作是山僧的一笑,既是对世事无常的深刻理解,也是对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生活态度的肯定。山僧的笑,或许包含了对人生智慧的领悟,也可能是对诗人这种淡泊心境的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简朴生活的描绘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悟,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哲学。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体悟,以及在繁华世界中保持自我、寻找心灵归宿的精神追求。
不详
(一○七七~一一三二),俗姓夏。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老觉形骸渐渐衰,放怀终日眼如眉。
畏人知处闲名出,犹喜归庵未甚迟。
曲木为庵土作床,有门不闭且无妨。
时人莫笑家风拙,歇得心时事事忘。
唱歌楼上语风流,你既无心我也休。
打著郎君心里事,从前恩爱冷啾啾。
吃粥吃饭过,听风听雨眠。
莫将安乐法,容易与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