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怨王孙·春暮》由清代词人许德蘋所作,描绘了春末时节小院中的一片寂寥景象。词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残花凋零、春阴笼罩、雨昏雾晓的凄美画面,以及对自然之美的眷恋与无奈。
“小院静悄”,开篇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寂寥的氛围,暗示着春天即将逝去的哀愁。“残花暗恼”进一步点明了季节更替带来的伤感,花朵虽已凋零,却仍能引发内心的触动。“一片春阴,雨昏雾晓”,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渲染了一种迷蒙而忧郁的气氛,仿佛整个世界都被一层淡淡的哀愁所覆盖。
“天际远见飞红”,在这样的背景下,远处偶尔可见一抹红色,或许是最后的落花,或是晚霞的余晖,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象征着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易逝。“恨狂风”,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破坏这份宁静与美好的自然力量的不满和遗憾。
“黄鹂啼近山深处,来又去”,黄鹂鸟的啼鸣,本是春日里的一抹生机,但在词人的笔下,却成了孤独与漂泊的象征,它们的到来与离去,似乎都在诉说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此意终孤负”,表达了词人对于美好事物无法长久保留的深深惋惜之情。
“一株寂寞,相对黯淡梨云”,将视线聚焦于一株梨树,它在春末的风雨中显得格外孤单,与周围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梨云的黯淡更添了几分凄凉。“斗文君”,结尾处引用典故,借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词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整体而言,《怨王孙·春暮》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自然景观,展现了词人对春末时节的感慨与思考,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哀愁,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