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逃行

傅应龙以翼,咄嗟升天。下视九州,人民薨薨蠕蠕。

薨薨蠕蠕,曾何足与言。吾谁从乎董逃。

爽鸠不死,齐姜奈何。黄帝尧舜,乃有阳周与苍梧。

北邙之土,土不异色,安辨夫贤与愚。

吾谁从乎董逃。世所谓大故,天运冥冥以迁化理。

不拒蹠又安得拒惠。

齿亡舌存,谁则云然,其为后先胡以异。

吾谁从乎董逃。大火铄金,曾不若百忧销肌。

大火铄金,曾不若百忧销肌。欲斩艾之,膺有败纰。

膺有败纰,浸淫而化涕洟。吾谁从乎董逃。

五柞山崔崔,中有云母滑如脂。旦夕哺之如哺糜。

天门一以开,塞兑阖户资丸泥。吾谁从乎董逃。

形式: 乐府曲辞

鉴赏

这首诗《董逃行》是清代诗人李锴所作,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历史和宇宙的深刻感悟。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傅应龙以翼,咄嗟升天”描绘了人物迅速升腾的情景,隐喻人生的短暂与变化无常。“下视九州,人民薨薨蠕蠕”则展现了对人间繁华与苦难的审视,强调了个体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的渺小。

“爽鸠不死,齐姜奈何”、“齿亡舌存,谁则云然”等句子,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以及人在面对生死、荣辱时的态度。通过对比“黄帝尧舜”的圣明与“北邙之土”的无差别,诗人表达了对人性善恶、贤愚的辩证思考。

“大火铄金,曾不若百忧销肌”、“欲斩艾之,膺有败纰”等段落,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痛苦与挫折的深刻体验,以及对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最后,“五柞山崔崔,中有云母滑如脂。旦夕哺之如哺糜。天门一以开,塞兑阖户资丸泥”,以自然景象为喻,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自我心灵净化的渴望。

整体而言,《董逃行》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也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艺术造诣,是一首富有思想深度和艺术魅力的佳作。

收录诗词(481)

李锴(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东门行

长剑不守故乡,班马临歧多悲鸣。

与宛转,向亲故,无宁仆赁于野假以容。

挥手奋将东去,曾无一钱实我囊。

丈夫贫贱死,不若埋殊方。出东门,唶高柳,啼鹂黄。

行矣慎努力,它日富贵毋相忘。

形式: 乐府曲辞

野田黄雀行

宿草上大田,岁岁移新陈。

夜风自东来,扇此伤心春。

浍洫岂不具,隧路中横分。

故鬼耿不化,重以新死魂。

百年老狐狸,其间化为人。

气机沮群疑,仡仡徒苦辛。

大鸟不生角,哀哉野田雀。

形式: 乐府曲辞

气出唱

宁北山,有人上下五色随飞烟。

谢陶正,却不顾,乃含生于火,传体若薪。

我欲从之长死,死则浑沦一气超炎燀。

回视故乡,一何漫漶,骨肉为土精血埏。

顾以离愁沈痛之火,陶我以甄。

鹪鹏闻之大笑,望醯鸡而耸肩。

垂天之云,自东飞来,屏息歆羡,蟪蛄教我以大年。

形式: 乐府曲辞

猛虎行

走马射猛虎,可杀不可玩。

道旁呻吟人,固知少柔曼。

老父前过之,劝君且强饭。

昔我少年时,短小复精悍。

二十塞瓠子,十五征善鄯。

短刀挥秋风,快马白于练。

生死不后人,论功拙为衒。

白头归故乡,今作侯家佃。

去去毋自苦,还家学格五。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