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东山诗七首(其五)宿灵源寺

夜随钟梵入灵源,一笑虚堂解带眠。

旋接僧谈多旧识,偶依禅榻岂前缘。

离离松桧摇山月,兀兀楼台宿暝烟。

尘句何年传到此,篝灯试读已茫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宿灵源寺的静谧与深邃之感。首联“夜随钟梵入灵源,一笑虚堂解带眠”以钟声和梵音为引,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祥和的世界,诗人轻松一笑后,在空旷的殿堂中卸下束缚,安然入眠。颔联“旋接僧谈多旧识,偶依禅榻岂前缘”则透露出诗人与僧侣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在禅榻上偶然相遇的缘分,仿佛是久别重逢的老友。颈联“离离松桧摇山月,兀兀楼台宿暝烟”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夜晚山中的幽静与神秘,松树和桧树在月光下轻轻摇曳,楼台在暮烟中显得格外孤寂。尾联“尘句何年传到此,篝灯试读已茫然”表达了对古代诗句的追忆与感慨,诗人点燃篝灯,试图阅读那些流传已久的诗句,却感到时空的遥远与茫然。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心灵归隐的意境,让人感受到心灵的净化与宁静之美。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洞庭东山诗七首(其六)翠峰寺

空翠夹舆松十里,断碑横路寺千年。

遗踪见说降龙井,裹茗来尝悟道泉。

伏腊满山收橘柚,蒲团倚户泊云烟。

书生分愿无过此,悔不曾参雪窦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洞庭东山诗七首(其七)游洞庭将归再赋

城中遥指一螺苍,到此依然自一乡。

晓鼓隔溪渔作市,秋风吹枳橘连墙。

名山更倚湖增胜,清赏刚临月有光。

正尔会心空又去,不如僧住竹间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再和昌国游洞庭西山诗八首(其一)自胥口入太湖

蒹葭缭绕带胥塘,百里沿洄笠泽长。

新水浮天舟浩荡,远山沉日树苍凉。

风烟西去堪乘兴,鸡犬中流别有乡。

咏得鲈肥人脍玉,自敲渔榜答沧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再和昌国游洞庭西山诗八首(其二)缥缈峰

薙草遥遵鹿兔踪,飞岚拂袖映疏松。

平湖万顷玻璃色,落日千寻缥缈峰。

烟树吴都晴上掌,秋风云梦晚填胸。

无烦咋指伤韩愈,尽有閒情在短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