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池塘生春草

谢公遗咏处,池水夹通津。

古往人何在,年来草自春。

色宜波际绿,香异雨中新。

今日青青意,空悲行路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谢公曾经吟咏的地方,池塘水道两旁相接。
古时的人们已经不在,只有年复一年草木自生春意。
水面的颜色适宜于波光粼粼的绿色,香气在雨后显得特别清新。
如今这里青翠依旧,却只能让过路人为此感到悲伤。

注释

谢公:指谢灵运,南朝时期著名诗人。
遗咏:遗留的诗篇或吟咏之处。
池水:池塘中的水。
通津:相连的水道或渡口。
古往:古代以来。
人何在:人们如今都不在了。
年来:每年。
草自春:草木自然生长,春天来临。
色宜:颜色适合。
波际绿:水边的绿色。
香异:香气独特。
雨中新:雨后的清新。
今日:现在。
青青意:青翠的景象。
空悲:徒然感到悲伤。
行路人:过路的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池塘边的景象,透露出诗人对历史变迁和生命无常的感慨。"谢公遗咏处,池水夹通津"一句,设置了场景:在古代名相谢安(东晋时期)曾经吟咏之地,一片池塘水域与远方的小路交汇。接下来的"古往人何在,年来草自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代和人物的追思,感叹时光易逝,旧日英雄如今无迹可寻,只有春天的野草依旧生长。

"色宜波际绿,香异雨中新"写出了池塘边春草的鲜活之美,其颜色在水波间显得尤为浓郁,而经过春雨洗礼后的气息,更添几分清新。最后两句"今日青青意,空悲行路人"则流露出诗人的情感:面对眼前的繁盛景象,不禁感到一阵惆怅,对过往的辉煌与现实中的孤独旅人都感到无尽的哀愁。

整首诗通过春日池塘边的生机勃勃,反衬出历史的沧桑和个人情感的复杂,是一首融合了自然美景描写和深刻哲理思考的佳作。

收录诗词(176)

陈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 号:三教布衣
  • 籍贯: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
  • 生卒年:约公元812—约885年

相关古诗词

塞下曲(其一)

边头能走马,猿臂李将军。

射虎群胡伏,开弓绝塞闻。

海山谙向背,攻守别风云。

只为坑降罪,轻车未转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塞下曲(其二)

望湖关下战,杂虏丧全师。

鸟啄豺狼将,沙埋日月旗。

牛羊奔赤狄,部落散燕耆。

都护凌晨出,铭功瘗死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谪仙吟赠赵道士

汗漫东游黄鹤雏,缙云仙子住清都。

三元麟凤推高座,六甲风雷閟小壶。

日月暗资灵寿药,山河拟作化生符。

若为失意居蓬岛,鳌足尘飞桑树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豫章江楼望西山有怀

水护星坛列太虚,烟霓十八上仙居。

时人未识辽东鹤,吾祖曾传宝鼎书。

终日章江催白鬓,何年丹灶见红蕖。

桃花谷口春深浅,欲访仙生赤鲤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