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举网得鱼,摘我园蔬。享鱼煮蔬,载陈我书。
酒中有旨,书中有腴。聊尔东窗,不乐何如。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高攀龙在水居生活中的日常乐趣与精神追求。通过“举网得鱼,摘我园蔬”这一句,展现了诗人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鱼和蔬菜都是自己亲手获取,充满了自然的馈赠与生活的实际感。接着,“享鱼煮蔬,载陈我书”,描述了诗人享受着美食的同时,也不忘阅读书籍,体现了他在物质与精神层面的双重满足。
“酒中有旨,书中有腴”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精神追求,酒与书都蕴含丰富的滋味与营养,不仅滋养了身体,更滋养了心灵。最后,“聊尔东窗,不乐何如”表达了诗人对当前生活的满足与快乐,即使是在东窗下闲坐,也比无所事事要快乐得多。整首诗洋溢着一种淡泊名利、享受简单生活情趣的人生态度,体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体悟。
不详
又字云从,世称“景逸先生”。明朝政治家、思想家,东林党领袖,“东林八君子”之一。著有《高子遗书》12卷等。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后遇父丧归家守孝。天启六年(1626年)三月,不堪屈辱,投水自尽,时年六十四岁。崇祯初年(1628年),朝廷为平反,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忠宪”
薄苒登楼,四望远畴。时雨既降,农人乍休。
乳燕来止,焂鱼出游。万族有乐,吾亦无忧。
涉世愈拙,入山宜深。踽踽空谷,悠悠长林。
支颐一卷,挂壁孤琴。游目閒云,倾耳鸣禽。
清昼埽室,中宵拥衾。无象之色,希声之音。
咎誉可远,阴阳不侵。虽乖通理,爰得我心。
我爱山中坐,恍若羲皇时。
青松影寂寂,白云出迟迟。
兽窟有浚谷,鸟栖无卑枝。
万物得所止,人岂不如之。
岩居饮谷水,常得中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