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船

中冠从今重入闽,连根移入上林春。

朱盆到日迎风熟,绿树依栏带露新。

自是远臣崇土贡,早知圣世等常珍。

差船不用催程紧,五月炎歊满水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倪本毅的《荔枝船》描绘了荔枝从福建运往京城的场景。首句“中冠从今重入闽”,写荔枝被精心挑选,再次进入福建,暗示其珍贵。次句“连根移入上林春”则展现了荔枝被移植到皇家园林的情景,寓意皇家对荔枝的重视。

“朱盆到日迎风熟”描绘了荔枝在运输途中,红艳的果实迎风而熟,显示出其鲜美诱人。接下来,“绿树依栏带露新”则通过环境的清新和露珠的点缀,进一步渲染荔枝的新鲜和生机。

诗人感慨“自是远臣崇土贡”,认为这种贡品不仅是对地方的尊崇,也是朝廷对民生的关心。他称赞在圣明时代,荔枝这样的寻常珍品也能得到平等对待。“早知圣世等常珍”表达了对盛世的赞美。

最后两句“差船不用催程紧,五月炎歊满水滨”描绘了运输荔枝的船只无需急迫赶路,因为皇帝的恩典使得整个过程更为从容,五月的炎热也未能影响这份宁静,满水滨的景象增添了诗意。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荔枝的生长、运输和皇家待遇,既体现了诗人对荔枝的喜爱,也寓含了对盛世的歌颂。

收录诗词(2)

倪本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焦山

金山见寺不见山,焦山见山不见寺。

山城四立抱寺门,竹树藤萝锁幽翠。

波涛之中无波涛,天地之外有天地。

白云黄叶今古情,温岩纡谷中和气。

我来此间得静观,但见林杪危樯纷来去。

扫苔何处问焦君,一枕石床消万虑。

莫管烟岛茫茫,海市蜃楼幻奇异。

形式: 古风

渔父词

卖得今朝鱼,买够来朝米。

收网晒船头,醄然睡去矣。

芦花浅水边,不在风波里。

形式: 古风

七十二过涧

二七之数原属火,此七十二水不乾。

一日涉水七十二,过水更比过火难。

五月廿日我到此,卓午方开翟家市。

象促征夫趁前程,亭长攀辕曰止止。

此去七十二涧河,桃岭雪山风雨多。

山雨每于午后酿,新涨一来人葬波。

前年豫省兵饷到,使君不听良言告。

严催车马向前行,自揽花骢作先导。

岂知霎时两满山,山涛四面来更暴。

人骑行李没处寻,半剩饷车在泥淖。

与君同是解饷人,其余不必为君道。

君请权停半日骖,行止明晨仆来报。

闻言我且宿邸家,次晓红旭弄川华。

万里无云天正好,急命仆夫起群车。

果然盘山夹一涧,一涧屈曲走惊蛇。

断岸千尺攀不上,旁涧四出乱如麻。

何年吴璘开地网,到此真同井底蛙。

桥彴舟楫两难施,涉者褰裳等跳虾。

车声邻邻轮齧石,马行蹙蹙踬语沙。

虎豹虬龙各千状,鸟不成鸟花不花。

前到会宁五十里,邑宰遣人特道喜。

我自过来觉平常,不料逾时飞白雨。

若使此时涧中行,随波逐浪可知矣。

想见大雨时行时,行人多似尾生死。

我闻秦始皇,鞭石有奇方,何不驱此陵谷作平场。

又闻西蜀王,五丁开径荒,何不凿此山腰走康庄。

我欲运南山之石,炼汾水之钢,选邓林之乔木,采渭川之修篁,访名匠于鲁宋,在此百丈崖上,造成七十二座跨水梁。

形式: 古风

燕都清明写怀

山村门径长蓬藜,燕子归来雨一犁。

坐向小窗春睡足,何须朝市问端倪。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