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罢酒出前楹,霜寒著面轻。
林腰烟帛束,天角火锋生。
卧木桥通野,疏罾水隔城。
宽袍曳筇竹,俱老愧宵征。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共饮后,散步至背孰堂所见之景。首句“罢酒出前楹,霜寒著面轻”写出了饮酒后的轻松与微寒的秋意,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凉意的氛围。接着,“林腰烟帛束,天角火锋生”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林间的雾气比作束起的丝帛,天边的夕阳则如同燃烧的火锋,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自然景色之美。
“卧木桥通野,疏罾水隔城”描绘了一幅乡村与城市相隔的画面,木桥横卧于田野之上,疏疏落落地挂着渔网的水面与城市的喧嚣形成对比,增添了诗的意境深度。最后,“宽袍曳筇竹,俱老愧宵征”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在暮色中缓缓行走的情景,穿着宽大衣袍,手持竹杖,虽年岁已高,却仍不辞劳苦地陪伴友人前行,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傍晚的自然风光与人物活动,情感真挚,富有画面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友情的珍视。
不详
元至正中,作《河清颂》,台臣荐之,称疾辞。避乱于淞之青龙江,再迁上海乌泥泾,筑草堂以居,自号最闲园丁。辞张士诚征辟,而为之划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学录用,有司敦迫上道,坚卧不起。自称席帽山人。诗多怀古伤今,于张氏之亡,颇多感慨。有《梧溪诗集》七卷,记载元、明之际人才国事,多史家所未备
何年窣堵耸奇观,势若蛟龙上纠盘。
秦县赭衣沦鬼国,梵家宝藏压惊湍。
野瞻雨黑重灯夜,天卧空青一镜寒。
欲买扁舟占渔户,老缘无力候衡官。
竹树藏山石作门,鱼矼水带洗花痕。
莺声又在鸡声外,老不胜官只住村。
殊乡春色不曾浓,才力新兼病思慵。
一枕清风闻格磔,半瓶香雪浸苁蓉。
睡足白云窝,行吟青草坡。
夕辉流月屐,空翠湿烟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