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十年梁木感师恩,记拜母登堂,尚有泪洒庭前高树;
万里锦衣归子舍,当葬亲立表,恨无缘将墓下生刍。
这首诗《梁师母凌太夫人》由清代诗人李寿蓉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对师母的深切怀念,展现了深厚的人情味与孝道精神。
首句“十年梁木感师恩”,开篇即以“十年”点明时间跨度之长,暗示了师母对诗人影响深远。一个“感”字,表达了诗人对师母教诲之恩的深深感激之情。“梁木”一词,既指师母去世后留下的空位,也暗含着对师母逝世的哀悼之情。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对师母的敬仰,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岁月无情的感慨。
接着,“记拜母登堂,尚有泪洒庭前高树”,诗人回忆起当年拜见师母的情景,那时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泪水不禁再次涌上心头,滴落在庭前的高树之上。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师母的怀念之情,以及那份难以言喻的哀伤与不舍。
后两句“万里锦衣归子舍,当葬亲立表,恨无缘将墓下生刍”,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想象自己身在万里之外,归家之时,只能为亲人立碑祭奠,心中充满了遗憾,无法亲手在墓前放置象征哀思的青草(生刍)。这不仅是对已故亲人的哀悼,也是对无法亲自陪伴在侧的深深自责与愧疚。
整首诗通过回忆与想象,将个人情感与对师母的怀念紧密相连,既有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也有对未能尽孝的遗憾,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与道德情操。诗中运用的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对师母的深情厚谊,以及对生命、亲情的深刻体悟。
不详
正人间天上,碧月银虹,春冷不禁风,香影被霎时吹灭;
尽南浦西山,珠帘画栋,江流无尽水,佩声从何处归来。
望夫君五马驰驱,病损年华,祈药月中无限憾;
送仙子孤鸾缥缈,凄凉雨夜,落梅江上不胜寒。
大家膺富贵,经仳离中道而来,感廿年前烽火江东,烟尘蓟北;
内政寄封疆,属报答平生之会,惊万里外西风叶落,南海莲枯。
双桂倚云栽,惜水部凋零,缝线剧伤慈母意;
孤桐当闰厄,想泉台却恨,舞衣新见使臣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