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来行

我闻墨子泣练丝,为其可黄可以黑。

又闻杨朱泣歧路,为其可南可以北。

嗟哉古人真用心,此意不复传于今。

今人七情失所托,哀且未成何论乐。

穷途日暮皆倒行,更达漏尽钟鸣声。

浮云上天雨堕地,一升一沈何足计。

周环六梦罗预间,有我无非可悲事。

悲来举目皆行尸,安得古人相抱持。

天空海阔数行泪,洒向人间总不知。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悲来行》由清代诗人黄景仁创作,通过引用古代典故,表达了对人性、命运和情感的深刻思考。诗中以墨子、杨朱的故事开篇,墨子对黑白丝线的感慨,象征着人生的不可预知性和变化无常;杨朱对歧路的哭泣,则反映了选择的艰难与不确定性。接着,诗人感叹古人用心良苦,而这种深思熟虑的情感表达在当代已难觅踪迹。

诗的后半部分,黄景仁进一步探讨了现代人的精神状态——“今人七情失所托”,即现代人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情感无所寄托,哀伤未尽,何谈乐音?“穷途日暮皆倒行,更达漏尽钟鸣声”描绘了人们在困境中挣扎,时间流逝,却似乎无法找到出路的景象。诗人以“浮云上天雨堕地,一升一沈何足计”为喻,暗示人生起伏不定,不必过分计较得失。

最后,“周环六梦罗预间,有我无非可悲事”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百态的洞察,无论梦境还是现实,都充满了悲欢离合。面对这广阔的世界,诗人只能“天空海阔数行泪,洒向人间总不知”,将内心的悲痛化作泪水,洒向人间,但这份情感似乎无人能真正理解或共鸣。

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意丰富,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个人情感的深刻体验,也反映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入思考,体现了黄景仁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乌江吊项羽

愤王遗像黯承尘,已事空悲五裂身。

百二山河销赤炬,八千子弟走青燐。

好寻鬼母挥馀泪,自有狮儿作替人。

王气东南来尚早,不须亭长在江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横江春词(其三)

东梁山色对西梁,淡扫修眉俯镜光。

侬似望夫山上石,一般烟景各心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横江春词(其四)

家住横江古渡头,年年江上望归舟。

郎若归时今日好,常时那见水平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濑水浣女祠

覆舟渔父共心期,识在穷途死固宜。

岂必士为知己用,曾闻事不使人疑。

沈埋情种潭千尺,来往英灵风满旗。

试问若耶溪畔女,可应羞煞沼吴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