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马省亲图》,为朱石翘都转作

游子在官母在室,思归恨无缩地术。

忽有简书天假缘,将母翻因王事亟。

湘江仗剑入袁江,急难遄经父母邦。

人疑衣锦君免胄,望见家门意已降。

登堂拜母母卧闱,母戒儿行志勿夺。

母身虽病心自安,儿肉可剜痛难割。

户外貔貅画角催,但期早晚凯音回。

章江旗鼓从天下,一月捷报慈颜开。

班师回首烽烟净,舸舰风恬笳鼓竞。

还家果能慰母心,将军应是霍去病。

甫脱战袍服彩衣,游子岂不日怀归。

绘图志幸还志痛,寸心难报三春晖。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外任职,思念家乡与母亲,最终因公务紧急不得不将母亲带在身边的故事。诗中充满了对亲情的深切关怀和对母亲的孝顺之情。

首句“游子在官母在室”,点明了游子在外为官,而母亲在家的情境。接着,“思归恨无缩地术”表达了游子对不能立即回家的遗憾。然而,命运似乎为他安排了一个机会,“忽有简书天假缘,将母翻因王事亟”。这句诗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大事结合,展现了游子在国家与家庭之间的抉择。

“湘江仗剑入袁江,急难遄经父母邦”描述了游子带着母亲穿越险阻,前往父母所在的地区。这里运用了“衣锦还乡”的典故,暗示了游子虽然不能立即衣锦还乡,但带着母亲已经是一种特殊的荣耀。

“人疑衣锦君免胄,望见家门意已降”描绘了人们看到游子带着母亲归来时的惊讶与敬佩。接下来,“登堂拜母母卧闱,母戒儿行志勿夺”表现了游子在家中见到生病的母亲,却依然遵循母亲的教诲,坚持自己的职责与志向。

“母身虽病心自安,儿肉可剜痛难割”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理解与支持,以及儿子对母亲的深情。面对母亲的病情,儿子内心痛苦,但为了国家与责任,他难以割舍。

“户外貔貅画角催,但期早晚凯音回”描绘了军营中的紧张气氛,以及游子对早日完成任务、平安归来的期待。最后,“章江旗鼓从天下,一月捷报慈颜开”展现了游子成功完成任务后,带着胜利的消息回到家中,母亲的喜悦之情。

“班师回首烽烟净,舸舰风恬笳鼓竞”描绘了战争结束后的和平景象,以及游子与家人团聚的温馨画面。“还家果能慰母心,将军应是霍去病”赞扬了游子不仅完成了使命,还能让母亲安心,如同古代名将霍去病一样。

“甫脱战袍服彩衣,游子岂不日怀归”表达了游子即使脱下战袍,穿上象征孝顺的彩衣,心中仍然时刻怀念着家乡与母亲。

“绘图志幸还志痛,寸心难报三春晖”总结了全诗的主题,表达了游子虽然尽了孝道,但仍感自己无法完全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心中充满愧疚与感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历史典故的巧妙运用,展现了游子在外为官时对家庭的深深思念与对母亲的孝顺之情,同时也歌颂了国家与家庭之间的重要平衡。

收录诗词(1135)

刘绎(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六月九日为亡室期年口占志悼

柴门乍见升新谷,流水如闻咽古琴。

赤日逗窗尘已隔,炎风拂簟梦重寻。

事因多废常相忆,情到难言转觉深。

已卜他年同穴地,为添宿草感苔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贺宋响泉得余干县教谕

同学回思并少年,白头相笑两青毡。

申公应诏原非晚,汲郡扶舆况在前。

国子师尊符望重,乡邦耆旧系情偏。

愿君多采芝山秀,洛社归来话众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石马市新建义首书院,延余课士,作此勖之

路转峰回隔市喧,十年重许问仙源。

弦歌能使干戈化,士气还须礼教敦。

我望他山先拜石,人来旧雨正开樽。

顾名岂第谈经义,愿与诸君子细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喜晤叶九峰孝廉

芹藻分香五十春,穷经皓首更精神。

童军当日年推长,朋辈晨星老觉亲。

天与康强成晚遇,人同耆旧咏嘉宾。

贤书一例荣乡举,难得题名达紫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