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外任职,思念家乡与母亲,最终因公务紧急不得不将母亲带在身边的故事。诗中充满了对亲情的深切关怀和对母亲的孝顺之情。
首句“游子在官母在室”,点明了游子在外为官,而母亲在家的情境。接着,“思归恨无缩地术”表达了游子对不能立即回家的遗憾。然而,命运似乎为他安排了一个机会,“忽有简书天假缘,将母翻因王事亟”。这句诗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大事结合,展现了游子在国家与家庭之间的抉择。
“湘江仗剑入袁江,急难遄经父母邦”描述了游子带着母亲穿越险阻,前往父母所在的地区。这里运用了“衣锦还乡”的典故,暗示了游子虽然不能立即衣锦还乡,但带着母亲已经是一种特殊的荣耀。
“人疑衣锦君免胄,望见家门意已降”描绘了人们看到游子带着母亲归来时的惊讶与敬佩。接下来,“登堂拜母母卧闱,母戒儿行志勿夺”表现了游子在家中见到生病的母亲,却依然遵循母亲的教诲,坚持自己的职责与志向。
“母身虽病心自安,儿肉可剜痛难割”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理解与支持,以及儿子对母亲的深情。面对母亲的病情,儿子内心痛苦,但为了国家与责任,他难以割舍。
“户外貔貅画角催,但期早晚凯音回”描绘了军营中的紧张气氛,以及游子对早日完成任务、平安归来的期待。最后,“章江旗鼓从天下,一月捷报慈颜开”展现了游子成功完成任务后,带着胜利的消息回到家中,母亲的喜悦之情。
“班师回首烽烟净,舸舰风恬笳鼓竞”描绘了战争结束后的和平景象,以及游子与家人团聚的温馨画面。“还家果能慰母心,将军应是霍去病”赞扬了游子不仅完成了使命,还能让母亲安心,如同古代名将霍去病一样。
“甫脱战袍服彩衣,游子岂不日怀归”表达了游子即使脱下战袍,穿上象征孝顺的彩衣,心中仍然时刻怀念着家乡与母亲。
“绘图志幸还志痛,寸心难报三春晖”总结了全诗的主题,表达了游子虽然尽了孝道,但仍感自己无法完全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心中充满愧疚与感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历史典故的巧妙运用,展现了游子在外为官时对家庭的深深思念与对母亲的孝顺之情,同时也歌颂了国家与家庭之间的重要平衡。